1937年,一位中国军人跳伞意外落入敌营,为了不当俘虏,他在击毙五名日军,击伤数人之后选择自杀殉国。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日本甚至举办展览宣传这位中国军人的事迹。

然而在多年之后,这位中国军人的墓葬却遭到严重破坏,这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1916年,阎海文出生在辽宁北镇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庭条件并不算优越,但父母还是坚持送阎海文到学校读书。在阎海文读中学期间,“九一八”事变发生,阎海文被迫流亡到北平继续求学。

东北的沦陷给阎海文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决心要为国家收复失地,不让国家和百姓生活在异国军队统治之下。因此在中学毕业之后,阎海文选择报考位于杭州的中央航校。



1936年从航校毕业之后,阎海文被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担任飞行员。淞沪会战爆发后,第五大队奉命执行轰炸日军司令部的任务,阎海文多次主动请缨,终于获准出征。

然而,就在阎海文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他的飞机不幸被敌人的高炮射中,眼看着飞机已经救不回来,阎海文背着降落伞跳出了座舱。当他打开降落伞之后,由于黄浦江上风很大,降落伞将阎海文带到了敌人的阵地附近。

尽管阎海文一落地就赶忙隐蔽,但日军早已经盯紧了他的落点。面对四面八方涌上来企图活捉他的敌人,阎海文掏出配枪和敌人展开了战斗,在击毙五名日军,击伤数人之后,阎海文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中国无被俘空军!”伴随着高亢的呐喊声,年仅21岁的阎海文扣动了扳机。这一壮烈的场景,震撼了在场的所有日军,阎海文牺牲之后,日军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在木制的墓牌上写下了“空军勇士之墓”几个大字。

支那



跟随日军的记者将阎海文自杀殉国的事迹写成报道发回国内,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不久,日本东京举办了阎海文遗物展览会,前来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对阎海文的壮举无不敬仰。

阎海文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之后,母亲悲痛欲绝,却也为儿子感到自豪。家乡人民得知阎海文的壮举后,特意将他的事迹编写成《三字经》,在家乡广为传颂。

抗战胜利之后,阎海文的遗物终于回到了国内,他的遗体也被转葬到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这里埋葬着抗战时期牺牲的两千多名飞行员,他们的平均年龄和阎海文牺牲时相仿,仅仅只有23岁。

然而在多年之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却遭受到严重破坏,除了牌坊得以幸存,其他地面建筑包括坟茔全部被捣毁。这座始建于1932年的烈士公墓就这样变成了废墟,众多烈士遗骨因此失散,其中也包括阎海文的墓葬。



直到1985年,经由国家拨款,当地政府开始对这座国际性的墓地进行了修复。经过前后十年时间的修复工程,南京航空烈士公墓才算全面竣工。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人们缅怀抗日航空烈士的重要场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