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11月,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和萧克率领的红六军团胜利会师后,一起进入湘西一带,在那里建立起来了红军根据地。

之后,贺龙和萧克二人联手击退了国民党军数次发起的湘西“围剿”,还扩大了根据地的地盘,并新增了许多红军战士,由刚开始的7700余人,一下子就发展到了11700余人。

而且,两个军团还联合建立了行政机关、医院、军校、兵工厂,声势极为浩大。一时之间,他们二人好得跟亲兄弟似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场战斗中,由于他们二人各持己见,导致战役失利,由此在友好关系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而且随着反“围剿”再度战败,两人之间的嫌隙也逐渐增大。

那么,到底是哪场战役导致他们二人产生隔阂与矛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由于红二和红六军团在湘西一带发展较快,引起了蒋介石的强烈不满和愤怒。于是,老蒋拍桌怒道:歼灭湘西地区的中共红军。

经过一番思考,蒋介石命令湖南的何键和湖北的徐源泉对红军湘西根据地发动联合进攻,妄图南北夹击,消灭贺龙和萧克的红二、六军团。



闻知此信,贺龙和萧克并没有感到慌张。因为,何键和萧克、徐源泉和贺龙,他们之间在此之前早已交过手,对彼此的军队战术和指挥能力都有一定的了解。此次战斗,不过是旧友重逢罢了。

当然,徐源泉和何键绝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老蒋嘱咐过:“如果战败,提头来见!”所以,徐源泉和何键都派出了自己军中的精锐部队,只留下了极少的兵力用来看家。可以说,湖南和湖北的国民党军为了打赢这次战役而倾巢出动了。



总的来说,红二加上红六军团,再加上一些民兵,总共一万多兵力,而国民党的徐源泉和何键则总共派出了11万兵力,是红军的10倍,可见,红二和红六军团这次战役,势必将会是一场恶战。

战前,红二和红六军团召开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商讨迎敌之策。不料,贺龙和萧克竟然在会上发生了分歧。

鉴于敌众我寡,贺龙表示:绕到外线去,比在内线里更有胜算。具言之,红军可以先佯装向常德、桃源方向突击,在途中以逸待劳,等国军追来,旋即转身杀一个回马枪,从而可以化解这次“围剿”。



可是,萧克考虑到根据地兵强马壮,可以充分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争取将国军阻挡在外线,从而守住内线。

说白了,贺龙采用的是运动战,也就是外线歼灭战。而萧克则打算采用阵地战,即内线保卫战。

就在二人争执不下之时,中央红军发来了作战指示,主张跳出国军的包围圈,以适当的运动战歼灭国军,务必放弃单纯的防御战,特别是阵地堡垒战,万万不可取。

由此可见,贺龙的想法跟中央红军的战略比较接近,而萧克的战术则与中央红军的战略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



不过,红二和红六的军事会议并没有采纳贺龙的意见,而是按照萧克的说法,决定用内线保卫战来等候11万国军前来问候。

1935年2月,红二、六军团与湘鄂国民党军陶广的第62师展开了较量。但是,陶广却迟迟不主动出击,导致红二、六军团只能坐等着干着急,两军只是对峙,并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战斗。一直拖到3月,红二、六军团才寻机歼灭了第62师一个团的兵力。

然而,湘鄂国民党军其他部队却趁着红二、六军团与陶广的第62师对峙之时,已经推进到了红军湘西根据地的内线边缘地带。其中,国民党李觉的第19师最为迅猛,一举攻破大庸县城后,主力部队来到了澧水边上的后坪镇。



贺龙和萧克得知此事后,旋即下令,集中精锐兵力,击退第19师,否则红军内线恐怕会有所闪失。

一番商量后,贺龙和萧克派出一个团,抢先占领了后坪镇附近的高地:鸡公垭。随后在国军渡过澧水之时,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将其消灭。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战术应该行得通,也貌似比较有效。然而,红二、六军团预估的决战时间是1935年3月20日,可在当天却下起了大雨,导致决战没有打响。

正因如此,贺龙和萧克临时决定先让红军战士后退十五里,进行休整,随时待命,等天一晴,就发起决战。同时,由萧克的红六军团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红53团),继续坚守鸡公垭高地,负责全线戒备。

然而,萧克留下的这个团却在当晚离开了鸡公垭高地,下山休整去了。结果,国军一支部队迅速抢占了鸡公垭高地,并赶紧修筑了工事。



3月21日凌晨,国军李觉命令第19师全军开始渡过澧水,向后坪镇发起进攻。由此,后坪战斗由3月20日拖到3月21日才正式打响。

就在这时,红53团才发现,鸡公垭高地早已被国军占领。万分后悔,夹杂着气愤,红53团随即向国军发起了进攻,并急忙派出通信兵向贺龙和萧克去通风送信。

可是,红二、六军团绝大数军队都在十五里以外的地方休整,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导致红53团的压力越来越大。



接着,红50团赶来后,马上投入了战斗当中,但一连几次,都拿不下鸡公垭高地。萧克气得直跺脚,随即下令让红51团加入了战斗。这时,国军李觉见到红51团来势汹汹,果断让第19师蜂拥而上。

看到国军这是要玩命了,贺龙也赶紧让自己的红二军团发起进攻。可是,由于国军占据了鸡公垭高地,火力太猛,红二、六军团各部都攻不上去。

虽然贺龙和萧克也进行了迂回包抄,但国军兵力占据极大优势,红二、六军团所取得的战果都不是很大。后来,国军打算采用阵地战,跟红二、六军团拼消耗。



就这样,这场后坪战役一直持续到了黄昏时分。由于相持时间太长,红军火力已经有所减弱。而且,国军一部分兵力也已经渡过了澧水,打算绕到红二、六军团背后。贺龙和萧克也逐渐发觉,后坪战斗开始对红军极为不利了。

无奈之下,红军只好慢慢地撤离了后坪战场。此时,国军发现红军的枪声和火力都大为削减后,就此判断贺龙和萧克撤退了。

可是,国军凭经验,没有上前追赶,而是保持原地对峙状态,生怕红军杀出个回马枪。而这刚好给红二、六军团快速撤离后坪战斗,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时间。这或许算是个巧合。



这场后坪战斗,国军大概伤亡500人,而红二、六军团加起来伤亡800人,还牺牲了几名红军干部,并导致红军在湘西的根据地缩小了。可见,后坪战斗对于红军来说,不是很友好。

可是,萧克事后却声称,后坪战斗打了个平手。而贺龙则实话实说,认为后坪战斗失利,是因为没有听从中央红军给出的指示,特别是萧克的红六军团的红53团,竟然私自放弃鸡公垭高地,才导致这场战斗功亏一篑。

后来,谈及后坪战斗,贺龙作出了这样一个评价:萧克对于这场战斗的反省,太不老实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