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宋翠

2月8日,腊月十一,阳光温柔地洒向大地,但济南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走在外面依然寒冷刺骨。

早上7:30,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范小丽来到办公室,打开健康档案,查看当天需要随访的家庭。

“喂,您好,请问是社区家庭医生吗?我突然头晕,能上门帮我检查一下吗?”“我老伴年前刚做了腰椎手术,还患有高血压,又行动不便,我不放心,能提前来吗?”……

刚坐下不久,手机铃声不断,是需要随访的家庭打来的电话。


“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人员走在寒冬里,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收拾好仪器和设备,拎起随诊箱,3位“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人员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银山社区,和卫生服务站医生路桂芳汇合后,敲响了一位居民家的门。

这是一位“三高”、中风后遗症患者,今年67岁,医护人员打开随诊箱,拿出血压计和血糖仪。

“高压127,低压64,血压正常,保持得不错。”“我都有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测完血压,工作人员又为老人测血糖,“奶奶,有点疼,您忍一忍,和蚊子咬似的。”“血糖17.3,有些高,您得注意了。”“过年吃得太好了,我一定要注意。”

做完基础检查,“家庭医生”团队工作人员和老人又聊起了天,了解最近一段时间的饮食和用药情况,并耐心地再次做了医嘱。


为居民提供血糖测量服务。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随后,工作人员又来到另一户居民家。打开门,老人热情地把工作人员迎进屋,端上热茶道:“赶紧喝口热水,暖暖身。”“没事,大爷,先检查身体。”

老人患糖尿病3年,妻子去年又做了腰椎手术,还患有高血压,两人常年服药,因行动不便,家庭医生定期上门随访,指导用药。

“感谢你们,幸亏有你们。”老人握着路桂芳的手,激动地说,“家庭医生方便了广大居民,有点不舒服就打电话,特别是老年人,一个电话你们就来了,风雨无阻,这个服务太温馨了!”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加速、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提高这些新情况、新挑战,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家庭医生”团队25支,下设7个卫生服务站,团队成员能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为居民测量血压。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我们的创新点是,团队与社区网格员联动,多维度宣传家庭医生签约,引导居民签约。”范小丽介绍说,我们团队共服务辖区居民7.21万人,以网格为单位,结合健康档案数据,对居民的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尤其是掌握“一老一小”、重点慢性病、儿童、失能半失能等人群数量、居住地点、本人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分层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

“我们网格员主要负责摸排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或者其他有健康需求的年轻人,然后反馈给‘家庭医生’团队,定期上门服务。”刘丽欣是银山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利用熟悉社区的优势,一方面在社区群里及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家庭医生”的信息,同时把社区有医护需求的情况反馈给“家庭医生”,通过拉网式摸排,让有就医需求的家庭“一户不落”。

“我们提出‘医格+网格’的嵌入式服务新路径,持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济阳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娟说,我们推动家医团队融入社区网格,定期为签约对象提供康复检查、用药指导等个性化健康服务。


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图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区151支家医团队累计摸排社区村居608个,精准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15.2万人次,为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出门难”提供了有益探索,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济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工作人员需要入户的还有2位失能老人,应家属要求,记者不便跟访,只能在卫生服务站等待消息。望着他们在寒冬里匆忙的身影,记者心头涌出一股暖流和感动,他们何尝不是移动的医疗服务队,行走在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