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大将粟裕,曾如此称赞过一位国民党军官,我在战场上的对手只有胡琏一人!
毛主席称赞粟裕“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他戎马一生,战功赫赫,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伯承也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棋逢对手乃人生之乐事。毛主席评价胡琏
“狡如狐,猛如虎”。
两位军事奇才曾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可胡琏的“忠君”思想太过严重,以至于忘记了他最初当兵作战的目的。
解放战争时期,双方屡屡交手,旗鼓相当,可谓是谋略与勇气的对决。
其中一次尤为惊险,幸好毛主席一番急电,使得粟裕将军悬崖勒马,才有后来的淮海之战大败胡琏。
胡琏到底是何许人也?
20世纪初的陕西黄土高原,贫穷且落后,胡琏也理所当然的出生在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虽然家庭贫穷,但是眼光却不短浅。
父母希望胡琏可以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所幸胡琏自己也很争气,成绩在学堂一直拔尖。
当时的光景不好,连年战争,家里已经拿不出钱来让他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胡琏不想听哦那个父母的决定,回到家乡的私塾当老师,于是决定出门闯荡一番。
1925年胡琏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正赶上黄埔军校第四期正在招生中,他兴奋地赶紧报了名。凭着优秀的学习成绩,他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
胡琏天生就是个军事家。毕业后的他先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又到了陈诚的部队,因为出色的军事能力,很快就被提拔成了团长。
罗店战役,被称作淞沪会战之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胡琏率团奉命镇守罗店,奈何日军装备精良,还有飞机大炮的火力压制,打得胡琏节节败退。
但是趁夜色降临,胡琏再次率团拿下罗店,这一仗也让他迅速地晋升为旅长。
1943年的粤西保卫战中,他奉命死守石碑要塞,身先士卒,激战三个多小时,死伤1500多名士兵,坚守住重要关隘,保证了鄂西大捷。
这次也让老蒋看到了胡琏的能力,次年胡琏出任第十八军军长。“愈出愈奇,越打越妙”是陈毅将军给粟裕的极高评价。
谋无遗策,运筹帷幄,粟裕大将用兵如神,更是先后战胜了杜聿明、黄百韬等黄埔出身的名将。作为常胜将军的粟裕却接连在胡琏手中吃了亏。
三次交手
粟裕胡琏的第一次交手,是在1946年,在孟良崮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对我军展开了疯狂反扑。在华北地区,采取先避战的策略。
胡琏率领的整编第11师和戴之奇的整编69师,一路向北追击,企图吃掉粟裕主力部队。
鲁莽冒失的戴之奇,贪图功劳,中了我军的圈套,被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围困,69师被打得片甲不留,戴之奇仔仔围困之时开枪自杀。
胡琏的整编11师跟在戴之奇后面几公里,行军十分谨慎,没有进入粟裕的包夹之中,面对友军围困,撒丫子就跑,所以他率领的11师毫发无损。
1947年,粟裕率领华野拉开了南麻战役的序幕。这是他与胡琏的第二次交手。
胡琏刚占领南麻城不多时,粟裕就以绝对兵力包围了胡琏的整编第11师。胡琏在观察南麻地形后,积极修建防御工事,在易守难攻的关口,召集大批人修建“子母堡”。
短短几天内,碉堡的数量就高达2000个。以至于解放军的侦察部队探查时,一眼望去除了铁丝网壕沟。
就是密密麻麻的子母堡,一只鸟都飞不进南麻城,要想围歼整编11师,难度非常大。
我军在兵力是占有优势,粟裕指挥华野九纵、六纵、二纵,从南麻的各个方向展开对整编十一师的进攻。
战斗伊始,胡琏的11师被打的节节败退。我军很容易的穿过城周围布防的铁丝网,壕沟等阵地。
11师都灰溜溜的回到堡垒处负隅抵抗,虽然在败退,但撤离时有条不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粟裕的阵脚。
交通不便,道路泥泞,作为进攻方的粟裕,行军都是问题,就别提和缩在堡垒里的11师作战了。
解放军战士们好不容易克服行军问题,准备一鼓作气,直取南麻。却遭到了子母堡垒猛烈地炮火攻击。
一个大的母堡周围附庸着数十个较小的子堡,他们之间互相照应,密集的火力线,让我军在进攻途中,遭遇了重重阻挠。
我军战士英勇无畏,在火力掩护下,勇猛的上前炸掉碉堡,给后续的进攻部队扫清障碍。
我军推进步伐缓慢,又加上连日的大雨,山洪、滑坡时有爆发。粟裕想趁着自己兵多将广,顺势剿灭满编第11师,俘虏胡琏。
可老谋深算的胡琏,又在酝酿着一个新的计划。就在粟裕发动总攻之前,毛主席一封电报,叫停了跃跃欲试的华野。刘邓大军已经挺进大别山,粟裕的掩护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而此时南麻地区久攻不下,若再拖下去,就掉入了敌人的陷阱,整个华野的中枢指挥系统恐怕都要遭受灭顶之灾。
粟裕看完电报,略显不甘的叫停进攻,准备撤退。就在粟裕撤退后没多久,解放军就在南麻城外发现了国民党军队。
黄百韬的整编25师,王凌云的整编第9师,黄国梁的整编第64师,还有整编第75师四个主力师准备包围华野的这四个纵队。
就算粟裕把胡琏的11师包了饺子,那自己也肯定会困死在南麻。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粟裕后来提及此事时,不由得一阵后怕。并称赞毛主席的高瞻远瞩,那一封电报如同及时雨,将华野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在刘邓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之后,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
大瘪三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占领大别山,就等于遏制住了南京政府的咽喉。威胁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我军之后的战略部署提供了极大便利。
很快总攻的时间到了,随着淮海战役爆发,粟裕胡琏也迎来了第三次交手。
1948年,黄维临危受命,可是做惯了校长的他,军事谋略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他率领的第12兵团很快就被中野包围。
蒋介石为了给其解围,让宋希濂率部从武汉赶到淮海战场参战。因为白崇禧从中作梗,把部队扣住不放。蒋介石最后也没能调动一兵一卒。
蒋介石只能电致胡琏,告诉他第十二兵团身陷囹圄。希望他能将部队带出来,保留一些实力。
第12兵团的前身,就是他以前率领的整编第11师。但是筹备军团时期,空降的黄维顶替了他司令的位置,胡琏只能屈居做了个副司令,自己的军队交给了别人,心里别提多窝火了。
因此第12兵团组建后,他就借病跑到上海去了。眼看自己的兵卒被困在淮海战场上,胡琏也坐不住了,一改贪生怕死的风范,主动向蒋介石要求去被包围的双堆集指挥,因为他的老部队就困在那里。
如果这只军队被击溃,那他在军中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胡琏赶到之后,发现战场局势已经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由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遏制住了军队物资的运输,粮食弹药一直供应不上,空投下的也是杯水车薪,士兵们缺衣少粮已是常态。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此时的第十二兵团已经是一盘散沙了。面对这种局面,胡琏也没有好的办法,他知道国民党军队已经是苟延残喘了。
不久后,粟裕率华野的三个重炮纵队加入淮海大战,成了压死胡琏的最后一根稻草。
12月15日,在华野驰援中野之后,双堆集战役也进入到了尾声。在解放军的猛攻下,第12兵团也溃不成军。
但秉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胡琏早早地给自己找好了退路。士兵还在前线厮杀,而两名将军已经坐上坦克撤退了。
天不遂人愿,黄维乘坐的坦克没走几步就半路抛锚。妄想混在残兵中出逃,被我军将士给抓了个现行。一代名将黄维,就此陨落。
胡琏一路向南逃窜,直到坦克没有燃料才弃车而逃。我军天罗地网的搜索还是将胡琏找到,他和残部还在抵抗。
把他们逼到河边时,恰逢有一艘船经过。船夫被他们拿枪指着,迫不得已送他们过河,胡琏也死里逃生。
败退台湾
胡琏虽然成功逃脱,受的枪伤差点要了其小命。他被辗转送去了上海医治。由于救治及时和上海外籍医院医疗条件较高。
仅仅只是在鬼门关晃荡了一圈,医生在他的背后取出了32块大小不一的弹片。其中一块,离心脏的位置,只有一纸之隔。
双堆集一战,胡琏虽然侥幸逃脱,但他的第18军却全军覆没。胡琏也灰溜溜的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他也被派往守卫金门。
或许是他命不该绝,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大小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队不断炮击福建沿海村镇。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1958年8月23日晚,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当晚胡琏和几个副司令饮酒作乐,怎奈他,不胜酒力,就先行回去休息。
几个倒霉的副司令,被一颗炮弹,让他们长眠金门。
胡琏逃回台湾之后,仕途也一直不顺。胡琏晚年回想起和粟裕的几次交手,不禁感叹道:土木不及一粟。
胡琏的愚忠思想比较严重,对于陈赓的劝降不理不睬,而熊绶春同志迷途知返,准备带领手下的军队来里应外合。
可是由于特务的通风报信,熊绶春同志被胡琏派人严加看管,我军的地下工作者无法与其联系,熊绶春根本没有机会发动起义,最终不幸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作为黄埔翘楚,胡琏的一生也算是多舛。我们不可否认它在抗日时期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但因为其一心效忠老蒋,落得个流亡海外,落叶也没归根。可悲,可惜,可叹。
民之所向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如孟子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在解放战争开始之时,国民党的败局已定。我党的立场就是人民之立场。
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来自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
而国民党的内部腐败不堪,各级官员关心的不是百姓,而是疯狂敛财,充盈自己的腰包。
各地居民怨声载道。国民党服务的都是大地主,资本家。搜刮的都是民脂民膏,动荡的年代人民的日子本就不好过,过重的税收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民党派系诸多,内斗不止。如上所述,淮海战役时期,白崇禧拒不发兵解围可见一斑。
卑躬屈膝。华夏儿女都是有脊梁的。面对强大的美帝,国民党不顾国家脸面,民族气节。不管是抗日还是内战时,都指望自己的美国“爸爸”。
刚刚结束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人民还没喘口气,蒋介石政府又紧着开展内战。
给刚刚统一的中华民国带来了无穷外患。内战时期军队耗资巨大,南京伪政府疯狂印钞,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促使国民党统治地区经济崩溃。
战争胜利的天平会倾向民心所向者。在内战开始时,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就是定数。
毕竟我党背后是四亿亿同胞。中国共产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后记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尤为重要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文赋造诣颇高,怎奈何身在帝王家,最后落了一个亡国之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铁木真一手铁骑,打的天下版图足足1800万平方公里。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经历十四年抗日,三年内战之后,中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毛主席在此时扛起了大旗,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