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六金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2025年新一轮车企价格战的枪声也打响了。
据不完全统计,1月伊始,超30家汽车品牌集体降价,促销形式包括限时直降、现金红包、国补地补政策兜底、各项优惠权益好礼赠送……降价幅度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最高甚至达到18万元。
尽管有各类优惠购车政策加持,但1月法定工作日减少,且年底需求提前透支,许多车企1月销量同环比双降,如理想、埃安、问界。但也有车企迎来开门红,如小鹏,1月销量超过理想,问鼎新势力销冠。
除了销量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各个车企的处境亦是如此。对某些车企来说,刚刚进入2025年,就走到了发展的“尽头”,比如合创汽车。
1月10日广汽集团的一份董事会会议公告,坐实了合创倒闭的传闻。庆幸的是,广汽集团正牵头为合创兜底:按出资比例解决员工安置问题,接管合创的产品售后。
对比之下,哪吒汽车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亏损难题未解、国内销量腰斩、60亿元融资被证伪的情形下,为了缓解资金压力,1月哪吒对渠道挥刀,宣布缩减直营门店数量,聚焦经销商模式。
随着造车淘汰赛进入下半场,为了提高规模和销售效率,拥抱经销商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渠道变革的重中之重。
只是,在浩浩荡荡的转型之中,注定有人跟不上大流,“优胜(参数丨图片)劣汰”的故事也将不断上演。
每月一期新能源月报,带您回顾市场动态与变化。本期月报分为3大部分,分别是:
01新能源销量:
NO.1小鹏重登交付量销冠、零跑同比增长翻番、理想蔚来环比腰斩...新势力格局重塑?
NO.2政策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
02主机-4S动态:
NO.3继小鹏回归传统4S模式后,又一新势力缩减直营店,聚焦经销商模式
NO.4两年亏30亿,又一造车新势力暴雷!广汽集团承接其售后
NO.5小米与华为“二选一”,投资人被迫站队?上海一家首批小米汽车门店改为鸿蒙智行引热议
NO.6超30家汽车品牌开年集体降价,2025年车市价格战打响
03售后热议事件:
NO.7汽修工修两块电池被判6个月,修理厂以后不敢修新能源车?
一、新能源销量
NO.1小鹏重登交付量销冠、零跑同比增长翻番、理想蔚来环比腰斩...新势力格局重塑?
2月伊始,多家车企公布了1月交付成绩单。
在经历2024年底的冲刺及春节假期的冲击后,大部分车企1月在同比销量上实现了增长,但环比方面则因季节性因素出现大幅下滑。
对于1月销量,我们还是根据新势力品牌和汽车集团公布的数据分开来记录。
首先看新势力阵营。
2025年开年首月,新势力车企的格局变化,已经初见端倪。
一方面,过去由“蔚小理”主导的局面被打破,小鹏、零跑、小米等品牌崛起。与去年1月相比,小鹏、零跑交付量实现翻倍暴涨。
另一方面,理想、蔚来、埃安的1月销量出现了环比大幅下滑,与常态化的销量水准相去甚远。
此外,率领“四界”的鸿蒙智行,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随着其品牌架构、车型阵容、渠道服务不断完善,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不少人认为,整个新势力阵营的格局在悄然重塑。
根据交付量/销量,我们还是将1月的新势力销量分为三个梯队,分别为“3万+梯队”、“2万+梯队”、“1万及以下梯队”。
●3万+梯队:小鹏超越理想夺冠,鸿蒙智行表现强劲
1月交付量/销量在3万辆+的新势力仅有1家,即小鹏汽车。此外,鸿蒙智行“四界”销量总和也站上3万+。
具体来看,1月鸿蒙智行“四界”累计销量34987辆,其中问界M9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首位。2025年,鸿蒙智行“四界”将挑战累计100万辆的年目标。
小鹏1月录得30350辆的交付成绩,同比增长268%。这不仅是小鹏连续三个月交付量破3万辆,更是时隔30个月后再次超越理想,荣膺新势力销量排行榜冠军。
据悉,此次小鹏逆袭,主要得益于小鹏MONAM03和小鹏P7+两款车型的热销。
小鹏MONA连续2个月交付超1.5万辆,小鹏P7+上市2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万辆,这两款车为小鹏的销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万+梯队:理想蔚来环比腰斩、零跑同比增长翻番
1月交付量/销量在2万辆+的新势力共有5家,分别是理想、零跑、深蓝、问界、小米。
理想:1月交付新车29927辆,环比近乎腰斩,同比下滑4%。
零跑:1月交付量达到25170辆,同比增长105%,成为行业亮点。1月13日,零跑汽车发布盈利预告,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这标志着零跑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深蓝:1月交付新车24575辆,同比增长34%。
问界:1月交付新车20926辆,其中问界M9交付12483辆,问界新M7交付8443辆。1月问界交付量同环比均有大幅下滑,同比下滑36%,环比下滑44%。
小米:1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这是小米连续4个月交付超过2万辆。作为车圈顶流,今年小米将推出第二款车型小米YU7,新车发布后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1万+梯队:埃安同环比下滑、极氪交付减半
1月交付量/销量在1万辆+的新势力共有6家,分别是埃安、蔚来、智界、极氪、阿维塔、岚图。
埃安:1月销量14393辆,同环比均有大幅下滑。其中同比下滑42.3%,环比下滑69%。按照规划,埃安即将在2月底推出一款新车,即埃安UT鹦鹉龙,希望能对其销量有所帮助。
蔚来:1月交付新车13863辆,同比增长37.9%,但环比下滑55.48%。其中,蔚来品牌交付7951辆,乐道品牌交付5912辆。从销量数据来看,目前蔚来“掉队”明显。
智界:1月交付超过1万台,其中智界R7交付11420辆,享界交付643辆。
极氪:1月交付新车11942辆,环比交付量减半。2025年极氪将挑战32万辆的年目标。产品方面,极氪将推出第二款猎装车极氪007GT,除此之外,极氪还将在今年推出一款大型旗舰SUV,提供纯电和超级电混两种动力。
阿维塔:1月交付新车8826辆,同比增长25%,实现“开门红”。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阿维塔曾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
岚图:1月交付新车8009辆,同比增长14%,也迎来开门红。2025年岚图将挑战20万辆年目标,在2024年的基础上翻倍,目标增长率达足足达到了133%。
总体来看,受春节假期、春节前夕市场需求透支、“两新”政策过渡期等因素影响,市场整体需求不足,上图中12家新势力1月销量受到影响,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环比下滑”,到底是因季节性因素影响出现的短期市场波动,还是长期持续性的趋势,现在还不得而知。但随着2025年新一轮价格战的开启,今年的新势力洗牌还将延续。
再来看传统汽车集团新能源销量榜单。
与大盘走势一致,大部分传统车企1月新能源销量也呈现环比下滑、同比增长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车,成为唯一一家新能源销量同环比双涨的传统车企。
具体来看:
比亚迪: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0.05万辆,同比增长近5成,稳居行业领先地位,继续领跑市场。
吉利汽车:1月总销量达到26.67万辆,创下新的单月销售记录,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12.11万辆,占总销量的45%,同比增长约84%。
上汽集团:1月总销量为26.4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1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23%。
奇瑞集团:1月总销量为22.4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7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25%。同比增长达到172%。
长城汽车:1月总销量为8.0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3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27%。海外市场是长城汽车新的增长点,1月海外市场销量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6.23%。
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力,比亚迪新能源渗透率已达100%,技术红利持续释放,DM-i超级混动与e平台的持续迭代,使其在15万-30万元主流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此外,吉利、长城、奇瑞等传统车企也在推进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比例逐步提升。
NO.2政策支持:“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以旧换新政策延续
1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提出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进行了优化与调整。
首先是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
对于个人消费者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能源车的行为,政策提供了明确的补贴标准:
报废车辆范围:包括2012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4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车,以及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
补贴金额:报废上述车辆后,若购买纳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1.5万元。
其次,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
对于个人消费者转让旧车,并购买新车的行为,政策同样提供了补贴支持,但补贴标准有所不同:
补贴对象: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乘用车并购买乘用车新车时,可享受补贴。
补贴上限: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单台补贴最高不超过1.3万元。
可以看到,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上,2025年补贴范围更广,将国四燃油车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力度也更大,统一置换更新最高补贴限额,最高补贴2万元。
随着政策倾斜与发力,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新能源售后市场的规模和发展也将扩大。
对大多数还以燃油车为基盘业务的独立售后来说,则不可避免要受到冲击与影响。
相关阅读:《定了!国四汽车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老旧燃油车加速淘汰,40万汽服店和30万汽配商再受冲击?》
二、主机-4S动态
NO.3继小鹏回归传统4S模式后,又一新势力缩减直营店,聚焦经销商模式
进入2025年,新能源车企的渠道变革还在继续。
1月,多家媒体爆料称,哪吒汽车销售渠道发生重大调整,计划逐步关闭直营店,并转而聚焦于经销商模式。
针对该消息,哪吒汽服方面回应称,确实在进行渠道体系调整,但并非所有的直营门店都将关闭,部分门店会继续正常运营。
哪吒汽车此次渠道调整的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哪吒汽车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车累计亏损超180亿。在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进一步加剧,达到了惊人的30亿。
另一方面,哪吒汽车的销量下滑明显。2023年哪吒汽车交付新车12.75万辆,同比下滑16%。2024年交付新车6.45万辆,同比下滑49.37%。
在亏损难题未解、国内销量腰斩的情况下,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哪吒汽车接连传出欠薪、裁员、停工停产、股权被冻结、被申请财产保全等负面消息。
此次哪吒汽车渠道调整,缩减直营门店数量,聚焦经销模式,可以看作是降低渠道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的一种措施。
随着造车淘汰赛进入下半场,为了提高规模、提高销售效率,拥抱经销商已经成为了各大车企渠道变革的重中之重。
只是,在竞争局势日益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哪吒汽车的渠道变革能否奏效,还不得而知。
NO.4两年累计亏30亿,又一新能源车企暴雷!广汽集团承接其售后
继高合、极越之后,2025年第一家黯然退场的造车新势力出现了。
1月10日,广汽集团的一份董事会会议公告,基本坐实了合创汽车倒闭的传闻。
1月12日,广汽集团公告称,合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股25%的参股投资企业。
2024年1月以来,合创汽车出现严重经营困难,陆续出现拖欠员工工资,无力维持正常售后服务的情况。
为履行对员工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各股东方经协商一致,拟按股比向合创汽车提供借款,专项用于支付员工欠薪、经济补偿金及已售车辆售后服务。
其中,广汽集团及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按股比(合计持股25%)提供约2380万元借款。
此外,广汽集团同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由广汽埃安受托,承接合创汽车产品售后服务业务,并根据10年售后服务期限,测算由合创汽车股东各方按股比提供不超过1.74亿元借款,专项用于合创汽车产品售后服务。
合创汽车的销量一直不理想,公开资料显示,其5年累计卖出4.3万辆车。
广汽集团在公告中透露了两点信息:2023年和2024年前11月,合创汽车累计亏损近30亿元;2024年1月以来,合创汽车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陆续出现拖欠员工工资、无力维持正常售后服务的情况。
值得庆幸的是,类似于百度和吉利为极越汽车兜底,如今,广汽集团正牵头为合创汽车兜底:按出资比例解决员工安置问题,接管合创汽车产品售后。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出清步伐还会加快,其中尾部新势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爆雷可能性更大。
NO.5小米与华为“二选一”,投资人被迫站队?上海一家首批小米汽车门店改为鸿蒙智行引热议
本月,上海一家首批小米汽车门店改为经营鸿蒙智行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小米汽车首批59家门店之一的上海浦东世纪公园店,已“悄悄”改为鸿蒙智行汽车销售门店。该店曾是上海仅有的两家“小米汽车”授权经销店之一。
据了解,该门店于2024年3月开业,是小米汽车的首批门店之一,但在2025年1月初暂停营业,并开始转卖鸿蒙智行旗下汽车。
门店的经销商为上海冠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时经营着奔驰、奥迪、沃尔沃、别克、大众等多个品牌。
传闻称,上海冠松汽车面临品牌“二选一”的抉择,最终选择了鸿蒙智行。此外,该门店隔壁就是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汽车网点,两家门店均由上海冠松汽车投资运营。
有业内人士称,鸿蒙智行的经销商模式中,分为只销售问界的“问界店”,和销售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的“四界店”。此次改造为鸿蒙智行门店的小米门店,疑似为经销商将原有的问界店改为了“四界店”。
有汽车博主称,有些投资人放弃小米,主要是看中问界产品售价高,利润高;小米一台车,经销商能拿到9000元,问界一台车能拿到1.9万。
在过去一年,经销商爆雷、退网、退市从“小概率事件”变成了“见怪不怪”的现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退网的4S店数量将达到4000家,波及奥迪、宝马、凯迪拉克、东风日产、捷豹路虎等主流品牌。
对于还未退网的经销商而言,转网新能源品牌是一条出路。其中,以BBA为代表的经销商成了新能源品牌香饽饽。
以鸿蒙智行为例,其定位人群与原BBA经销商积累的大量高端用户高度重合。有消息称,鸿蒙智行在招募规划文件中有一条规定是“原BBA门店优先”。
去年,中升集团旗下数十家店、永达集团十几家店从BBA转为鸿蒙或问界的授权网点;北京华阳奥通和郑州中升汇迪,也因转投问界而被一汽奥迪取消了授权。
此次上海冠松汽车从小米门店改为鸿蒙智行的事件,更是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经销商在新能源品牌选择上的多重考量。
目前主流新能源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基本完成了渠道布局,对于想转型的经销商来说,可能三四五线等城市扩展网络还存在一些机会。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相对稳定,经销商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前两年有所减小,但头部新势力车企的经销商招募条件和招募门槛并不低,经销商也须量力而行。
NO.6超30家汽车品牌开年集体降价,2025年车市价格战打响
每年新年伊始或者春节前夕,车市的降价促销都会如约而至。但相较于过去千元级别的小打小闹,今年开局的促销力度似乎都不小。
据不完全统计,1月以来,至少已经有11家自主品牌、11家新势力品牌、8家合资或豪华品牌,合计至少30家车企和品牌宣布了降价促销政策。
从不同品牌阵营来看:
自主品牌中的传统车企,采取了限时优惠与置换补贴的政策。如比亚迪多款车型(如宋ProDM-i、海狮05DM-i)限时优惠约1万元,叠加置换补贴最高2.5万元,部分车型赠送保险。
自主品牌中的新势力车企,则多选择兜底国补+现金补贴。如蔚来、小鹏、理想推出“国补兜底”政策,若用户因政策时间差无法享受补贴,蔚来和小鹏以积分或加电补贴形式补足,理想则直接提供1.5万元/台的现金补贴。
合资与豪华品牌则简单粗暴,直接降价。如一汽奥迪Q2L全系官降5.1万元,一汽大众探影降价2.7万元、上汽大众ID.3降价5万元,捷豹品牌的豪华轿车XFL降价更是高达18万元,堪比跳水。
可以看到,限时直降、现金红包、国补地补政策兜底、置换补贴等是常用的手段。在降价促销幅度上,从5000元至18万元不等,覆盖10万-50万元以上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2025年补贴扩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后续或将有更多车企加入价格促销,降价力度或将持续加大。
三、售后热议事件
NO.7汽修工修两块电池被判6个月,修理厂以后不敢修新能源车?
本月,“汽修工修两块电池被判6个月”成为2025年后市场集体关注的首起服务纠纷事件,但与以往不同,这次的纠纷发生在汽服店和主机厂之间。
事件梗概是:从事汽车电路维修的刘姓兄弟二人,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对应的新能源车企发现上述情形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得到了法院的审理。
根据法院的宣判,上述情形定性为“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以达到‘解锁’电池目的的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最终的判决是:大刘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小刘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没收违法所得共计5000元。
事件一经披露,便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及议论。讨论的内容除事件本身及车企行为等外,还有从业者对“新能源售后业务开展现状、风险和机遇”的看法。
虽然目前绝大部分汽服店主攻的依旧是燃油车维保业务,但从长远角度来看,独立售后迟早也要直面新能源售后的挑战,目前独立售后也有少部分企业开始涉足三电维修业务。
这次事件,给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新能源车的售后业务,不只有纯粹的“维修和服务”,还有与“智能化”密不可分的汽车生态,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门槛和安全风险是超出预估的,想要入局的维修企业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和评估。
相关阅读:《“汽修工修两块电池被判6个月”事件背后:40万汽服店“不敢”修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