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灯火阑珊的元宵佳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一项古老而神秘的习俗——“走百病”与“摸门钉”,正悄然在民间流传,为女性们带来祛病祈福的美好祝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习俗的神秘面纱,探寻它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走百病:元宵夜的健康之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散百病,是盛行于我国大江南北的一项传统习俗。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最初名为“耗磨日”,后逐渐与元宵节相融合,成为女性们在元宵夜祈求健康、祛除疾病的重要方式。


在明清时期,走百病尤为盛行,尤其是北方地区。妇女们会在元宵夜穿上节日的盛装,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渡危,甚至登上城墙,一路欢声笑语,直到夜深方归。据《清嘉录》记载:“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的释放与祈福。


走百病之所以受到女性们的青睐,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健康的重视与追求。在古代,女性们大多时间待在家中,缺乏运动,走百病为她们提供了一个走出家门、亲近自然、锻炼身体的机会。同时,走百病还寓意着驱除疾病、祈求健康,为家人带来平安与幸福。


摸门钉:祈福求子的古老仪式

与走百病相伴而生的,还有一项神秘而有趣的习俗——摸门钉。门钉,本是加固城门或豪门大户门户的紧固件,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艺术。在清代,摸门钉成为元宵节期间女性们祈福求子的重要方式。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燕京风俗,元夜妇女竞往前门摸钉为戏,相传谶宜男也。”每到元宵夜,妇女们会手持香火,来到城门前,暗中举手摸城门上的门钉,认为这样能保佑全家身体康健、人丁兴旺。门钉多以九行九列的形式排列,“九”象征着极阳,因此摸门钉不仅具有祛病消灾的功能,还有生男丁的寓意。


摸门钉的习俗在各地还有不同的演变。例如,有些地方会摸石狮、摸石龟等,寓意与摸门钉相同。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殖崇拜的遗风,也寄托了他们对家族繁衍、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仅有着赏花灯、吃元宵等传统习俗,还有着走百病、摸门钉等充满神秘色彩的仪式。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个元宵夜,不妨让我们也走出家门,参与到走百病、摸门钉的仪式中来。或许,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古老习俗的温暖与力量。愿我们都能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