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的灯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有“新媳妇躲灯”的习俗。具体说来就是,刚过门的新媳妇,嫁到婆家的第一个正月十五“上元节”的晚上,不可以被婆婆家的灯照见,要回娘家去住。
因此,元宵节之前,娘家人派新媳妇的兄弟或者侄子辈的人,送花灯到婆家、祈祝能够早日“出丁”时,就会将新媳妇从婆家接回娘家。这就叫“新媳妇躲灯”,并且要连躲三年、不可中断。
围绕着躲灯的习俗,各地的说法并不一致。有说法称“正月十五不看灯,看灯要死老公公”;另一种说法是“正月十五不看灯,看灯要瞎老公公;正月十六不空床,空床要瞎婆婆娘”。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还有的地方,说法恰恰相反,认为正月十五不能看娘家灯,“闺女看了娘家的灯,娘家穷得钉打钉”。甚至,有更严重的“躲灯”,说婆家灯和娘家灯、新媳妇都不能看,“看婆家灯,死亲爹;看娘家灯,死公公”。
躲灯(场景模拟,图文无关)
躲灯(场景模拟,图文无关)
这个民俗有没有道理,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有民俗专家介绍说,“躲灯”最初是满族的习俗,规矩的是不能在娘家看灯;当年嫁出去的姑娘不可在娘家住,必须在婆家住。
其中的原因是,按过去老观念,“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在上元节这天,列祖列宗都要被请回家中一起过节,如果祂们看到了嫁出去的姑娘还在家里、和娘家人一起生活,就会不高兴,如果降罪下来、会对娘家爹不利。
另有句俗语说“看了娘家的灯,一辈子还不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至于为什么后来变成了不能看婆家的灯,有专家认为是源于“九曜照命”的“躲星”。
传说正月十五是金星一年当中第一次下界,届时所有“金星照命”不吉的人都要躲星。而金星的人格化形象,就是大家熟知的太白金星,一个标准的老公公的影象。
人们说,太白金星新年第一次下界时,如果见到了陌生脸孔、就会不高兴。所以,新媳妇就要在这一天去“躲灯”。至于再怎么演变成了新媳妇既不能看娘家的灯,也不能看婆家的灯,年父认为较为靠谱的说法是,源于“闹灯”的谐音词“闹蹬”。
看花灯
大家知道,“闹蹬”是在我国北方广为使用的一个俗语,两个人搞得不愉快、分道扬镳了,人们就说他们两个人“闹蹬”了。正月十五这天,之所以不让新媳妇在婆家看灯、也不让在婆家看灯,意思就是既不让她和婆家“闹蹬”、也不让她和娘家“闹蹬”。
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源于“闹灯”的谐音词“闹丁”。大家知道,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都是在正月十五闹花灯时发生的。新媳妇“躲灯”,不在不娘家、也不在婆家看花灯,就是为了避免和娘家或者婆家的其他“男丁”闹出来什么绯闻事件。
各位看官,您觉得听说过新媳妇“躲灯”的习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