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啸,空中弥漫的沙尘,从远处奔腾而来。风从篷布间的缝隙袭来,让后车厢里的战士不禁打了个寒战。陆军某旅要在高原陌生地域驻训过冬。车队在崎岖的路上艰难前行,向着西部边陲进发。
某合成营官兵已经坐了4天的车,长时间的颠簸让他们的身体有些发麻。他们相互挤挨着,任凭浮尘不断落到脸上。
该营官兵奉命搭建高原过冬的简易营房。先头部队到达目标点位时,连长一声令下,官兵开始卸载物资、搭设伪装网。由于山脚地势有不小的坡度,无法搭建住宿板房,先头部队暂时只能在帐篷里打地铺。
为完成搭建板房任务,官兵需要在陡坡上修筑起一个个平台。在没有大型工程机械的情况下,官兵只能靠手中的锹镐铲土、刨石。从上午一直忙碌到深夜,一天内除了吃饭外,官兵基本没有休息。连续突击数天后,平台终于顺利完工。随后,官兵又陆续搭建起饭堂帐篷、库房帐篷、旱厕等临时场所。渐渐地,这寒冷缺氧的高原上,官兵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此时,后方的装甲梯队很快就要到达。为了保障装备顺利进驻,官兵开始突击修建车库。在勘察道路时,连长发现土路过于松软,轮式车辆容易陷车,提出用石子铺出一条硬质道路。这个提议得到营里的大力支持,上级为此专门协调工程机械车辅助作业。
施工期间,呼啸的寒风时常钻进帐篷,令人彻夜难眠。期待早日完成任务、搬进暖和板房的官兵,心中充满干劲。
当最后一个梯队抵达驻地时,坑道挖掘工作已经完成,前期短缺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也陆续配齐。营党委决定,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加快营房建设进度,让官兵尽早入住板房。
随着一间间活动板房被吊装到坑道里,经过拼接组装,宿舍、水房、食堂、操作间等场所,渐渐立在了荒原之上。班长王磊带领战士攀上爬下,将板房接缝填堵密封,并在顶棚压上沙袋。连长带领骨干在板房地面铺上了平整的人造草皮。指导员组织官兵在板房内张贴标语、进行文化布设,不一会儿,原本单调的空间变得色彩纷呈。
官兵忙得热火朝天。当最后一批建筑垃圾被清运出去,营房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官兵打量着高原上的新居,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广阔的荒原,人迹罕至,沟坎纵横。前来驻地途中,装甲技师张伦岩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激动起来。这片天然的“障碍场”,真是训练装甲车驾驶员的好地方。
然而,当官兵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展开训练时,装备却出现了“水土不服”。机油黏稠度变高,传动零部件润滑不到位……在高原地区驻训,最让驾驶员头疼的还是沙尘。沙粒进入车体,导致传动件间摩擦增大,损耗零部件使用寿命。有驾驶员说,每天训练下来,单是清扫装备上的尘土,就要多花很多时间。种种问题使张伦岩陷入思索,如何使装备在陌生地域发挥最大效能?没有参照,那就在实践中找答案。
张伦岩对不同训练课目中的车辆状况进行细致记录,转速、油温、水温、耗电量……经过分析对比和查阅资料,他逐渐摸索出高原环境发挥装备效能的方法。
在他的指导下,驾驶员们通过专项技巧练习,将原本“不太听话”的装备慢慢“驯服”。
驻地的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左右。在这里空手走路,都相当于在平原负重30公斤前行。上等兵潘成凯每次跑步时,都感觉身体被沉重的呼吸笼罩着。他说,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次呼吸,考验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心里的那股韧劲。他说,为了成为优秀的侦察兵,自己必须在新环境中完成挑战。
身处茫茫高原,从训练到考核,官兵聚焦实战,坚持从难从严练兵。官兵在这里还进行了擒拿格斗、刺杀、负重徒步行军、负重爬山、高原掩体构筑、高原野战生存等课目的训练。
春节前夕,新战士彭磊第一次来到海拔4600米的高原。一路上,持续的高原反应让他胸闷恶心。他背着背囊,艰难地跟在队伍后面。一行人走下坑道,进入营区大门,转过照壁,眼前的场景让他感到吃惊。
大厅宽敞,灯光通明,顶棚下方挂着几排红灯笼,中间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新年祝福。坑道门的两侧已贴上了春联,墙上也挂着气球和彩带。他没想到,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竟然有这样的过年氛围。
彭磊看到书架上的一张贺卡,上面画着一群孩子簇拥着一名解放军战士,简单的线条搭配五彩的颜色,映衬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贺卡上写着“祝解放军叔叔新年快乐!我们永远爱你们!”这样的卡片摆满了书架,彭磊一张张看着,泪水在眼睛里直打转。
知道有新战友要来,下士谷慧宇主动腾出了下铺,班里的其他战士也帮彭磊收拾物资。见彭磊脸色苍白,班长便拿来氧气瓶。彭磊带着歉意说:“给大家添麻烦了。”大家微笑着欢迎他:“你来得真巧,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在战友的带领下,彭磊很快熟悉了这里,逐渐融入连队中。
一天,受低温冰冻影响,操作间下方的下水道水管破裂。营里派官兵紧急前去抢修。坑道空间狭小,站不下太多人,党员骨干争着上前。官兵用钻孔机将水泥地面打裂,清除掉碎石块,找到下水管断裂的位置。只见裂缝处污水仍在向外流,周围的泥土已经被泡成泥浆,散发出阵阵难闻气味。
见状,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兵立即下到坑里。彭磊也想下去,却被班长制止了:“下面危险,你待在上面递工具,我下去。”
班长的脚被泥浆淹没,身上也沾满了污泥。他缩着身子,用电锯把断裂的水管锯下来,再与众人协力将新水管卡在接口处,用螺丝固定。班长上来时,脸上布满污泥,身体摇摇晃晃,显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回到班里后,彭磊为自己没能出一份力而感到内疚。班长笑着告诉他:“你刚来,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不用太着急。只有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待着才会温暖、踏实,生活才会有意义。”
晚上,彭磊向战友问道:“你们知道书架上那些贺卡是谁寄的吗?”战士谷慧宇说:“我的贺卡是湖南岳阳的一个小学生寄的。在春节前收到孩子们的祝福,真的很惊喜。我们驻守在这里,不就是希望他们能快快乐乐地长大吗?”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那天,指导员组织官兵给小朋友们回信。板房外,寒风呼啸,大家写得格外认真。来自千里之外陌生小朋友的节日祝福与关心,让他们莫名感动,写着写着,几名老兵不禁红了眼眶……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沈佳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