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还需干字当头。新春伊始,在招商一线、企业车间、招聘会场,各领域党员、干部打头阵、当先锋,围绕推进项目建设、保障企业生产,聚焦政策、服务、用工等方面抓落实、抓执行、抓保障,以奋力拼抢的姿态迎接新春“开门红”。记者连日走访,捕捉到不少热气腾腾的一线见闻。

促消费提信心,副局长“换位跑一次”

“你们对现在的消费补贴政策还有什么建议吗?”“‘国补’政策下来后,门店销售增量怎么样?”“还有什么急需帮忙协调解决的?”2月9日下午,昆山高新区招商服务局副局长张化明一行来到位于昆山最大商业综合体万象汇商场的华为授权体验店,在和消费者、店员深入交流后,他们把收集到的问题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和以往走访服务明显不同的是,眼下,他们肩负着特殊的“换位”体验任务——以企业主体身份开展以旧换新家电(3C数码)申请以及促消费活动推广工作。

“今年1月起,苏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换位跑一次’行动,要求党员干部以普通群众或市场主体身份,体验检视本辖区本单位业务办理流程、公共服务质量,查找服务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查找政策和落地之间的差距,从而推进流程优化再造、服务提质增效。”张化明说,“眼下,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正火热开展,市场主体感受如何?消费者还有哪些期待?必须身入其中理顺堵点卡点,才能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因此,结合招商服务局实际职能,我们把‘换位’方向定为助企促销。”

就在春节前,张化明已经进行过一次“换位”体验,他和同事们以万象汇商圈企业昆山中富达时代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全流程陪同企业旗下的万象汇华为门店进行了以旧换新补贴申报。从资料准备、资料填报到提交审核,一个环节不落。“比起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和到一线跑一趟感受确实大不一样。”参与该项工作的昆山高新区招商局工作人员沈嘉晨感叹,在亲身体验后,他们结合所发现的初审材料多、多个门店差异化申报等问题,提出“一次初审”机制,对初审不符合的申报材料进行一次性告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初审制度,为市场主体大大缩短了申请参加“国补”的审批流程。

不仅现场看、具体办,还坚持跟踪问。这不,春节假期刚过,得知万象汇华为授权体验店参加以旧换新补贴以来,门店月均营收高达300万元,同比增长100%,客流增加125%,张化明他们立刻决定来一次跟踪回访。

“今天这趟搜集到的信息要尽快梳理研究,比如,商圈门店普遍提到补贴资金到账速度能再快一些,部分消费者对于补贴力度的提升还有所期待,这些问题,能尽快响应就不要拖到下周。”9日傍晚时分,张化明一行结束了当天工作,迎着夕阳边走边聊。他们谋划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码优惠力度,既让消费者“真金白银”享受政策红利,也要让市场主体更有信心,抓紧跑起来、干起来。

解难题助发展,产业链专员上门问需

春节假期刚过,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的各家厂房里机器轰鸣,作业车来回穿梭。2月8日一大早,记者见到正余镇机器人产业链党委专职副书记姜雪琴时,她正带着专班人员前往辖区内的振康公司走访。“春节刚过,企业生产、拓单、用工都会面临新情况,这两天,我们要对链上的数十家大小企业进行新一轮上门问需。”


巨大的机械手臂快速移动,一个个零附件被精准地送到产线上,工人们迅速组合拼装,不一会儿,一个机器人已初见雏形……走进振康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见到姜雪琴一行人,企业办公室主任胡天成连忙笑着迎上来:“姜书记,要不是你们大过年的帮忙协调招聘,生产线根本没法全速运转,产业链党委真是解了我们燃眉之急。”

原来,为了抢抓机遇,在年味正浓的大年初三,正余镇机器人产业链党委就举办了一场机器人产业招商推介会,在这场推介会上,振康公司一举拿下了“人形机器人”的大单。“原本厂区扩建就增加了用工需求,这下订单量增加了3倍,工人们忙得脚不沾地,我们是既兴奋又发愁啊!”胡天成告诉记者,面对活急人少的困境,机器人产业链党委第一时间安排专员对接,仅3天时间,就多渠道招募40多人前来应聘,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面试,目前已有3名技术员、8名一线员工入职并迅速投入生产工作中。

跟随胡天成的脚步,记者一行又来到另一间厂房,在这里,重载工业机器人正在批量生产。“这个技术前不久刚刚攻关成功,年前研发遇到瓶颈,多亏产业链党委协调上海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团队启动协同攻关,联合工程师开展24小时‘线上技术会诊+驻点产线测试’,这才成功突破技术壁垒,使得春节后能够立即投入生产。”胡天成说,“现在咱们企业都知道,产业链党委既是贴心‘保姆’,也是‘智囊团’,有事找他们准没错。”

“急聘技术员3名”“需要智能电路专家‘问诊’”“扩大生产正在等待厂房审批,能不能加加急”……不到下午,姜雪琴的笔记本上就被企业诉求填满了,这些“心愿”会被迅速派到各职能专班加急协调解决。

提干劲抢进度,党员冲锋筑牢“温暖防线”

“集配站,集配站,请将阀门PCV0301B开度调整到7.8%”“集注站,集注站,请将阀门PV2001开度调整到4.4%”……2月7日晚7时,位于淮安市淮安区石塘镇的张兴储气库项目现场气温降至零下6摄氏度。严寒中,8名生产一线党员骨干准时开启新一轮巡检,根据现场情况和中控指令对集注站、集配站、井场和外部管线在内的超百个点位一一巡查。此时,车间主任刘伟正坐在中央控制室中,根据居民用气情况随时发出阀门调整指令。


“冬季是用气高峰期,这两天寒潮来临,供气负荷持续攀升,对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出考验。”黑夜中,伴着冷冽的空气,江苏国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张健再三叮嘱车间当班生产人员加强巡查,绝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

江苏国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由苏盐井神公司与中石油储气库公司合资合作注册成立,承担建设张兴储气库项目,通过开采地下盐矿资源,形成具有高附加值资源的溶腔,将其作为天然气存储容器。作为集地下矿产资源开采与能源储存于一体的产业项目,张兴储气库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具有挑战性的是,这个冬天,该项目迎来首次采气试生产,但项目外围配套管道还在建设中,受条件限制,只能通过气量小、压力低的管道往外输气,再加上冬季严寒天气,给采气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此,车间成立了一支党员攻关突击队,党员骨干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并运用了节点控制法。技术的突破,有效解决了采气保供的技术难题,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工艺系统稳定性。“在面临工艺管线发生冻堵时,5名操作人员顶着寒冬仅用40分钟完成井场、集配站、集注站工艺流程上62个阀门开关及配套仪器仪表启停操作,保证了采气顺利进行。”张健告诉记者,截至2月9日8时,张兴储气库已累计采气950.81万立方米,充分保障了淮安地区居民的用气需求,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与光明。

今年是张兴储气库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收官年,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工作气量超6亿立方米,产生年利润约1.5亿元。当前,为冲刺首季度“开门红”, 张兴储气库项目一线生产人员在党员先锋的带领下,24小时不间断值守,在寒冷的夜色中拼出火热景象,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力争开好局、起好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元沁 陈珺璐 徐睿翔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