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2日晚上八点来钟,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镇的龙山村,“二鬼子”李金导带着50来个日本兵和10多名背着给养的老百姓,翻过老岭山向龙泉村方向而来。
日本兵一路烧杀劫掠,抢来的财物就让百姓背着。当日本兵来到龙泉西南2公里远的木精株式会社时,看到距离会社不远处有一间茅草屋正在冒着炊烟时,日本兵像饿狼嗅到了猎物的味道一般,驱赶着百姓们向茅草屋奔去。
这间位于山间的小茅屋里,只有龙山村的村民杜友林在里面。日本兵用枪托砸了房门,杜友林听到声音后走了出来。“二鬼子”李金导见屋里只有杜友林一人,便问他为什么要在山里弄个小茅屋住,为何不去屯子里住。
杜友林认得李金导,这个贪得无厌又凶残狠毒的家伙,他是镇上李大富的儿子,从小他爹就花钱让他去省里读书,读过书的李金导学得一口流利的日语,与日本人往来甚密。
这个家伙生性极坏,在家里时勾引他父亲的小老婆,事情泄露后跑去吉林投了日本兵。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任,卖了他的老婆给日军中佐山田,获得了在日军当翻译的位置。
李大富被这个败家子气死后,李金导回到镇上变卖了家产田地,打散了他父亲的众多姨太太们,将财产全部拱手送给了日军,山田夸赞他是“大大的良民”,提拔他为日军侦剿队的副队长。
李金导升了官后更加死心塌地的为日军效命,经常带着日本兵搜山搜村,劫掠良家妇女到据点供给鬼子们享受,对他的行为稍有非议的村民则格杀勿论。当地人都惧怕他,私底下称呼他为“二阎王”。
这一天,“二阎王”李金导带着日军来到山里,撞见了正在山里的杜友林。杜友林面对李金导的询问,忙说他在山里看守木材,所以搭建了这个小茅房居住。杜友林怕李金导不信,又从屋里拿出了日军发的“良民证”。
李金导拿过“良民证”反复看了又看,显出非常不耐烦的样子,随后将“良民证”撕得粉碎丢在地上,又用脚狠狠踩了两下。杜友林气愤不已,连忙质问李金导为何要撕碎他的“良民证”?
李金导不理杜友林的质问,走到带队的日军伍长濑谷的身边,在他耳边低声耳语了一番。濑谷脸上的横肉抽了几下,拔出锋利的日本军刀指着杜友林吼叫起来。几个日本兵听到命令,冲上前将杜友林绑了。
日本兵将杜友林拉进茅草屋,用铁丝将他的双手反绑了挂在房梁上,然后在房梁下堆起了杜友林在山里捡来用于煮饭的柴草。李金导走到杜友林的身边,得意地告诉他:
“平日里你不是很有骨气吗?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熏腊肉’!”
说起杜友林与李金导的关系,根本就谈不上有仇。杜友林是个脾气比较倔且又有骨气的青年,他在山里经常打到野味和山珍,并拿到镇上去换钱。
有一次,李金导找到杜友林,让他提供山珍野味给日本军官享用,杜友林看不起李金导,于是拒绝了他的要求。杜友林躲在深山里不出门,原以为这样就可以躲过去了,没有想到还是被李金导撞见了。
李金导亲自点燃了房梁下的柴草,那些半湿的柴草烧起来有很大的烟,杜友林在房梁上被呛得连连咳嗽,眼泪不停地流出来。但他仍然不肯屈服,大骂李金导公报私仇,大骂李金导没有人性,甘愿当日军的走狗。
柴草在火焰的烘烤下渐渐干了,屋里的火越烧越大,背着给养的农民们见情况不妙,赶紧向李金导求情,求他放过杜友林一马,杜友林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饶了他这一条小命。可是李金导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他是不会放过杜友林的。
日本兵举起刺刀,将求情的农民驱赶到了一边,再有人求情就与杜友林一起“受刑”,村民们不敢再求情了,只能默默地在一旁流泪哀叹。
大火烧了起来,杜友林的衣服被点燃了,日本兵在下面还不停地加柴,杜友林很快被大火笼罩。他的怒骂声渐渐转变成了哀嚎声,大火烧在身上的痛苦令他惨叫连连,那种声嘶力竭的喊叫令人毛骨悚然,不过这声音也渐渐小了。
一大堆柴草烧完了,杜友林全身被烧得焦黑,变成了焦炭状。这种酷刑是日军常用的手段,只不过李金导按照他在南方见过的农民熏腊肉的方式,给这个酷刑起了这个名字。杜友林被活活熏烧而死,整个人像一块巨大的黢黑“腊肉”挂在房梁上。
杜友林被熏烧而死时才36岁,屋外的村民们都哭了,他们把双拳握得紧紧的,却对这群凶残的日军无能为力。
第二天,杜友林的家人来到茅屋送饭,这才发现他已经被烧死,人还挂在房梁之上。杜家人一边哭泣一边将他解下,将他埋葬在了这间茅草屋的旁边。杜家人和村民们对李金导,对日本兵的仇恨又深了一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夕,为恶多时的李金导被人在路上截杀。当时李金导准备跟着日本人逃往朝鲜,再转道去日本避难,结果在半道上就被人乱枪打死,尸体连同马车一并被烧毁。这个可恶的“二鬼子”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李金导被截杀后,犯下累累罪行的山田、濑谷等日本军官也被作为战犯抓捕处决,村民们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多年来的血海深仇终于得报了。
时隔多年之后,杜友林的小儿子杜长贵老人再次回忆这件事情时,总是忍不住落泪说道:
“日本人最凶残,二鬼子更狠!我父亲就死在了‘熏腊肉’的酷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