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无价的,但让艺术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是有价的!
成年人做事情,要考虑“值不值得”,收入超过支出,那就值得,收入低于支出,尤其是远低于支出的时候,这件事很难持续干下去!
就拿当下很多网友讨论的“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来说,理性地讲,这场活动存在的意义不大!
原因有二,一是演出城市在南方,而不是“相声窝子”北方,那里的小伙伴对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以及北方相声艺人的搞笑方式并不感冒!
二是收入远低于支出!
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的演出团队多达50余人,老百姓熟悉的冯巩、姜昆、王声、苗阜、高晓攀、李金斗、白凯南、方清平、贾旭明、曹随风等都去了!
这些知名相声演员基本上都来自京津地区,他们组团去南方演出,费用按一个人两千来算——包括来回的高铁费、酒店费、伙食费,50人就是10万块!
他们卖了多少门票呢?
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的演出场地在深圳福田文体中心,具体场馆可以容纳600人,门票是80元起步,680元封顶!
截止到发稿日,三场演出的“想看人次”只有一百多人,按照300元一张票价计算,收入是3万元(如果后期要找托儿来充人气,举办方还要支付这些人工资,收入会更低)
这就意味着: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的收入是远低于50位艺术家车马费的!
更糟糕的是:50位演员演出,只卖出去了100多张真实门票,相当于每位相声演员服务两位观众,试问,如果你是一名相声演员,千里迢迢奔赴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城市,同时那里的观众也不喜欢你的演出内容,门票收入还没有车马费多,这件事你会干吗?
如果德云社遇到这种情况,郭德纲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片市场,而选择能赚钱的城市!因为他要为德云社的400多位相声演员负责!
问题来了,既然非遗相声大会不讨喜,办一次亏一次,为什么还要办下去?这笔钱谁来出?
答案很简单:曲协每年有一千多万的经费!
曾有专业人士爆料:曲协换届花了130万,成员的补贴需要575万,全年共需要1977万,其中1775万是财政拨款
近两千万的经费,拿出几十万让京津地区的艺术家们去南方演出几天,这还叫事吗?别说一年举办一次非遗相声大会,就是一个月办一次,曲协也能办的起!
旱涝保收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主流相声艺人可以名利双收,用不好,他们的业务能力就会下降,拿不出好作品,结果就是观众不满意,对相声行业的印象越来越糟糕,从而导致行业的没落!
不可否认,老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南方城市喜欢上相声这门艺术的发心是好的,但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这么做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有过任何一种形式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喜欢,有人听相声,有人看小品,有人支持脱口秀,这不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