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亚冬会

2月7日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中国哈尔滨隆重开幕。“冰雪同梦,亚洲同心”,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们齐聚一堂。本届亚冬会共设6个大项、11个分项和64个小项,1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创下赛会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参赛运动员为170人。

上个冬季,“尔滨”成为顶流城市,这个冬天,这里依旧火热。这是哈尔滨第二次成为亚冬会的主办城市,上一次是在1996年。

本期《近观中国》节目特邀拉脱维亚观察员安泽来到哈尔滨,感受这里独特冰雪氛围。探访亚冬会的“神经中枢”,看看这里如何保证赛事顺利进行?安泽还参观了比赛场馆和场地,她又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分享?



人人都喜欢滑冰





安泽赶上了哈尔滨南岗体育场的开冰仪式。作为中国最早的室外滑冰场之一,时隔30多年,为了迎接亚冬会,南岗体育场终于重新开放,哈尔滨一代人的记忆也就此复苏。

演唱、滑冰、企鹅助阵......各类表演点燃现场。





曾经在世界杯美国盐湖城站获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冠军的李文文也来参加了开冰仪式,她是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组委会工作人员。聊到这届亚冬会,李文文表示,在短道速滑项目上,中国运动员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韩国队。

遇到世界冠军,按照剧情的正常发展那是肯定要学动作的,这不,安泽拥有了世界冠军教她滑冰的经历~



哈尔滨冬季平均气温是零下19度,经常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人们运用天然的优势,从小开展冰上运动。开冰仪式现场有很多市民,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学步儿童,基本都爱滑冰。





68岁的李贵明曾经是一名滑冰爱好者,现在他是一名滑冰教练,他的滑龄高达60年

李贵明(滑冰教练):“我从五六岁开始滑冰。1960年代,我上小学的时候,所有学校的运动场,冬天都是浇的冰,这个城市好像全民都在滑冰。小棉袄湿透了,就回家在暖气烤一宿。我这一生当中就喜欢滑冰,给我带来了无穷尽的快乐。”



在哈尔滨的丁香公园中,每天上午,都有近百名市民在滑冰。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早上的哈尔滨,气温低达零下18摄氏度,安泽瑟瑟发抖,但这丝毫不影响哈尔滨大爷大妈们的热情。

这支名为“群力冰友”的队伍是群众自发汇聚而成,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队伍规模已达100多人。为了滑冰,冰友们冬季要进行浇冰,每天早上7点到9点,还要清扫冰面。





韦振华(群力速滑队冰友):“小时候滑冰是一种奢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冰场也多了,参与的也就多了。”





冰友们对于在“自家”举办的亚冬会都格外关注,还有大爷亲手制作了相关剪纸。大家都希望亚冬会能圆满成功,中国运动员们可以再创辉煌。

亚冬会的指挥中枢





安泽来到了亚冬会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探班。这里是为此次盛会保驾护航的“指挥中枢”,能够对比赛进行监控和执行,也保证着比赛期间的日常运作。

大厅里的值守坐席一共有54个,采用多班倒的工作方式。



陈小光(左)刘承启(中)安泽(右)

网络安全组,负责整个亚冬会信息技术的网络安全工作。专家陈小光告诉安泽,像亚冬会这样的大型赛事,经常都会遭受到网络攻击,近期就有很多来自海内外的扫描行为。

刘承启(亚冬会信息技术指挥中心值班主任):“所谓的扫描,可以简单理解为,来了个小偷,他进了单元之后,不知道哪间房的门没锁好,就挨个去敲一敲。敲开哪个,他就进哪个,无差别攻击。陈老师的团队就是要把所有这种试探性的攻击企图都拦截在门外。”





信息系统组,提供整个比赛期间最核心的计时计分和成绩服务。电视转播时出现的成绩信息就来自这个组。安泽在一台机器上看到了一组100天事件统计数据,她对此很好奇。

刘承启:“我们会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件,按照不同的严重等级,分为四级。2024年11月下旬时,我们进行了一次现场‘模拟考试’。考官到各个场馆给工作人员出题,场馆侧处理的所有事项都要及时报告给我们的值守专家,让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场馆内发生的情况。”



刘承启:“一级事件是让多个场馆都受到影响的事件。我们相信大概率我们会杜绝一级和二级事件。我们所有赛事核心设备都是双份的,甚至(核心)服务人员都必须是双份的,就是为了保证核心服务不能中断。最终目标就是为了那四个字,力保万无一失。”



刘承启原来在哈尔滨市大数据中心工作,2023年8月份,他与20多名同事被抽调到亚冬会信息技术指挥中心。那时,大家基本都是体育领域的小白,刚被借调来,两眼一抹黑,只能边工作边学习。困难很多,但是刘承启和同事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工作也渐入佳境。

刘承启:“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特别希望我所生活的城市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去年的时候,哈尔滨冬季旅游特别火爆,但说实话我有点‘贪心’,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而恰恰现在,我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能参与其中,能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我特别希望,在我和同事们共同的努力下,能够让我们这次亚冬会圆满成功,让一个更加美丽的哈尔滨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第九届亚冬会的办赛要求是“简约、安全、精彩”,但简约并不意味着容易。安泽切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保障工作对赛事的支持是如何做到算无遗策的。

安泽:“这里的组织者从零开始,但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了极高效的水平,这就是中国一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效率。”

参观亚冬会竞赛场馆

黑龙江冰上训练中心,是由国家和地方共建的,是亚冬会的6组竞赛场地之一,承担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比赛任务。

这两天备受瞩目的短道速滑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安泽探馆时,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测试赛,场馆运行经理梁弘志密切关注着赛场的方方面面。工作人员及时查漏补缺,以保障在正式比赛时万无一失。冰的软硬程度、室温、计时计分系统......甚至连存包这样的小细节都考虑到了,场馆提供了存婴儿车、行李箱的地方,为冰迷们带来更多贴心便捷的服务。



第九届亚冬会的竞赛场馆场地,全部采用哈尔滨原有的场馆设施加以升级改造而成,并没有兴建新的场馆。

这座速滑馆,是1996年中国第一次承办亚冬会时兴建的,当时被称为“亚冬会第一号工程”。刘海云是当时那届亚冬会的组委会秘书长,对工程完成的困难程度记忆犹新。



刘海云(第三届亚冬会组委会秘书长):“这是当时世界第五个,也是中国第一个速滑馆,难度相当大。第一个就是时间紧,办一个洲际冰雪体育赛事的准备时间应该给4到6年,但我们只有26个月时间。尤其黑龙江还有两个冬季,所以时间就显得更为紧张,而且工程量还特别大。”



速滑馆建成后,举办了许多高水平赛事,成为了黑龙江省最知名的冰雪运动“明星场馆”。





2025年2月4日晚,中国男子冰球队在哈尔滨冰球馆,首场对阵韩国队。参加这届亚冬会的中国男女冰球队中,有11名运动员来自哈尔滨。

哈尔滨冰球馆,曾经是第三届亚冬会的主会场,为了迎接第九届亚冬会,它也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制冷设备。





郭麒(哈尔滨冰球馆运行团队工作人员):“咱们现在的制冷系统改造之后,三个核心机组,可以把制冷剂压缩,把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每小时都可以将制冷系统设定为你想要的温度,原先只能精确在小数点前面,现在能精准到0.1度,运动员上冰的体验感会增强。随着技术越来越高,大家对冰面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准 。”





高山滑雪是本届亚冬会最热门的项目之一,有25个国家的运动员报名参加。第九届亚冬会所有雪上项目竞赛,都在哈尔滨的亚布力景区进行。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滑雪场,由三座连在一起的山峰组成。安泽会在这里有怎样的体验?又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人和事?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近观中国》。



制片人:张小玲

编导:李杰

编辑:于二丫 彭天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