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李岩
《湖南日报》2月8日消息,近日,湖南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
其中,会议听取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改革事项工作进展等情况汇报。
政知君注意到,该机制是2024年湖南省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会上确定下来的任务。全会决议称,重点推进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等12项改革事项。
缘何要推动打造大数据防治新型、隐性腐败机制?
从党中央部署来看,去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定》明确,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今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
强调丰富相关有效方法,是由于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已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显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手段不断变异升级。有的获取利益由现金、房产等传统财物逐渐扩大为股份、有偿服务等财产性利益,腐败的利益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发现和查处难度加大,对治理腐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就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日前发文援引湖南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王双全的说法称,各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手段升级,加快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建设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
同时,从实操层面来看,很多腐败行为尽管非常隐蔽,但其所留下的轨迹与印记,仍可被大数据“捕获”。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面前,陆续有“隐形”的腐败官员被揪出。
根据今年初播出的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落马“老虎”唐一军(江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正是这样一个典型。
央视新闻披露,唐一军通过其妻子实控34家公司,自己躲在幕后敛财,最终在大数据面前,精心的伪装都无所遁形: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穿透式关联分析,厘清了唐一军及其妻子的亲属圈、老板圈等复杂人员关系,精准地揭开了他们违纪违法行为的“隐身衣”。
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防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大有助益,但构建这一新机制并非易事。
此次湖南省委深改委会议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形成合力,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共同攻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政知君注意到,在这方面湖南纪检监察系统已进行有益探索。
2024年1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介绍了湖南省纪委监委课题组的有关做法——
建设大数据资源池,破除数据壁垒。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有序引入审计、公共资源交易等政务数据,全面整合日常监督、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等业务数据,并明确数据资源分类规则、引入标准和汇聚规范,建立纪检监察“数据字典”,消除共享障碍、破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高效、安全交换,建成强安全、严管控、分级分类、按需使用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资源池。
另外,此次湖南省委深改委会议还就此提出要求,推动数字监督补位传统监督,探索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改革经验。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