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码头的刀光剑影里,藏着一个关于"猪仔"的传说。
1962年,一个男婴降生在香港的寒风中。他的父亲给他取名"杨猪仔”。仿佛从出生那一刻起,命运就给这个男孩打上了"underdog"的烙印。
直到小学一年级,一位老师才给他起了个新名字——杨受成。
这个带着"受"字的名字,像一个模糊的预言。他的确要"受"尽人间冷暖,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的父亲杨成是个小小钟表铺老板,整日与时间打交道,却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一连娶了四个老婆,生了十几个孩子,最后把自己的钟表生意也输在了赌桌上。
父亲不顶事儿,母亲们贪财,12岁的杨受成不得不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开始帮父亲卖手表,在油尖旺的街头奔走。
那时,他最常去的地方是当铺,最熟悉的是债主们凶神恶煞的脸。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他甚至在深夜冒着巨浪,全身塞满200多块手表,坐着小船去公海做交易。
黑夜里,他要跟老江湖讨价还价,要摸黑顺着绳索爬上摇晃的货轮,一不小心就会和全家的希望一起沉入海底。这些惊心动魄的时刻,让少年的杨受成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要么沉没,要么搏命。
杨受成的搏命精神和机灵的脑子,很快得到了草莽江湖的认可。
后来他认识了"上海徐",跟着他接待日本游客;又结识了杨官利,经手美军的生意;甚至和古天乐的父亲古振光打成一片,将酒店的客人引到自家表行。
短短几年,一个庞大的人脉网在这个少年手中编织成形。
1964年,20岁的杨受成在霍英东的楼盘里盘下了第一间商铺,挂起"天文台表行"的招牌。开业那天,他请来了邵氏当红女星凌波剪彩,请来了大佬邹文怀站台。
这个当年被人叫做"猪仔"的少年,终于在香港的商界崭露头角。
没过多久,他拿下了天梭、欧米茄、劳力士的代理权,创立了"英皇钟表珠宝",成为了香港赫赫有名的"钟表大王"。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27岁的杨受成就已经把名下的地产物业打包上市,成为"好世界"集团的老板。
1982年的秋天,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身着墨蓝色套装的撒切尔夫人踏入中南海,这位不可一世的"铁娘子"将与邓小平就香港前途展开140分钟的"交锋"。
那个下午,一个不到1米6的东方老人,用钢铁般的意志告诉她:"到中国人接手的时候了。"
消息传回香港,整座城市陷入恐慌。楼市应声崩塌,股市狂跌,资本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
没人知道这座繁华的城市会驶向何方,人心惶惶之际,杨受成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那个在汇丰银行总部的下午,他永远记得那昏黄的光线。
银行高管冷冷地告诉他,他欠下了3.2亿港币的债务。这个数字在当时几乎等同于现在的百亿身家。
随后的日子像一场噩梦。豪宅、信用卡、珠宝商铺,所有资产被银行接管。就连他引以为傲的那辆奔驰也被收走,因为"奔驰是成功人士的代步工具"。
那天晚上,这个曾经呼风唤雨的钟表大王躺在床上,第一次感受到了时间的重量。
最令他难堪的是,银行派人搜查他两个妹妹的钱包。
那一刻,他发誓要夺回失去的一切。可现实更加残酷:银行给了他一份"工作",让他继续管理自己的表行,每月薪水1.5万港币,要在8年内还清3.2亿的债务。
朋友纷纷避之不及,那些曾经推杯换盏的"好兄弟"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这时,一个叫陈朗的风水师找到了他。这个同样为李嘉诚、李兆基等富豪看风水的大师对他说:"你有翻身之命,但必须向西方进发。"
杨受成不假思索地收拾行李,远赴中东。在科威特的沙漠里,这个失去一切的香港人开始了他的"淘金"之旅。
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但三年后,当他抱着装满美钞的箱子回到香港时,3.2亿的债务已经还清。
"老兵不死,王者归来。"
他的东山再起轰动了整个香港商界。而这,仅仅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
在香港商界,杨受成是个异类。
这个从油尖旺街头打滚长大的江湖子弟,有着与众不同的处世哲学:"人家有钱,我们不强颜攀附;人家穷,也切勿眼角瞧不起他。江洋大盗若对你恩礼有加,即使这是他平生唯一的善事,他也是朋友。"
这份江湖气,让他在商场如鱼得水。
他的英皇帝国横跨金融、地产、钟表珠宝、娱乐、酒店五大领域,但最令人惊叹的不是他的商业版图,而是他的人情世故。
2007年,一个风尘仆仆的剧组找上门来。导演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资金链断裂,杨受成二话不说拿出3000万。电影惨败,亏了1000多万,但他马上又掏出5000万,要跟姜文再签五部片约。
姜文动容地说:"只要我这辈子拍戏,一定先找杨先生。"
几年后,《让子弹飞》爆红票房,姜文说:"这笔钱该杨先生赚,我欠他的。"
江湖恩义,就是这般简单。
他打造了谢霆锋、容祖儿等一众巨星,也成就了无数艺人。
在2015年英皇年度庆典上,功成名就的谢霆锋向他鞠躬90度达15秒,台下的杨受成泪流满面。
那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街头打拼的自己。
在中东发家后,他不忘回报社会。汶川地震时慷慨解囊,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老人善终"的慈善事业。不为名利,只因他见过太多人情冷暖。
有人说他徒有虚名,只会在娱乐圈里抛头露面。但少有人知道,娱乐产业只占英皇集团十分之一的份额。每天清晨十点,这个商界大佬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到深夜。
71岁的他依然雷厉风行。在他的办公桌上,永远放着4-5万现金。这个习惯始于科威特时期,那时他把美钞塞满床底和衣柜,枕着钞票入眠。
从街头混到商界之巅,从负债3.2亿到坐拥商业帝国,这个曾经的"杨猪仔"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争气"。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每个香港富豪都有自己的标配:奔驰、劳斯莱斯、私人飞机。但自从1982年被汇丰收走那辆奔驰后,杨受成再也没碰过这个品牌的车。
这不是怨恨,而是一种提醒。
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不忘失意时。"这个从街头打拼到商界巅峰的男人,清楚地知道命运的无常。
"人必贪财好色、贪生怕死、追求名利,这很正常,问题是追求的方式。"在接受采访时,他如是说。在他眼里,香港精神就是在务实中实现梦想,在奋斗中享受人生。
他的英皇集团早已不是单纯的钟表店。他在柬埔寨开银行,在印尼搞金融,在朝鲜开赌场,甚至在香港前途未明的1986年就敢跑到内地买地。每到一处,他都能开疆拓土,百战百胜。
但在商场如此凌厉的他,在感情上却显得格外柔软。
当年负债3.2亿时,许多朋友避之不及,但也有人在他最落魄时伸出援手。这些情谊,他一一记在心里。"我在商界的朋友很多,到我事业失意时就看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如今的英皇中环总部大楼,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想一睹这位传奇富豪的风采。但75岁的杨受成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慈善事业上。在他看来,这个城市给了他太多,是时候回报了。
"我深信人定胜天,凭一股打不死、力争上游的性格,命运是好是坏,必然操之在我。"这个从"猪仔"到"钟表大王",从负翁到富豪的男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香港精神。
在维港的夜色中,英皇集团的霓虹灯依然闪耀。这是一个关于奋斗、关于坚持、关于重生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香港的故事。
就像他常说的那句话:"在这个时代,不进则退,每一天都必须奋进。"
如今的杨受成依然保持着每天十点准时到办公室的习惯,口袋里照例揣着几万块现金。这个来自油尖旺街头的少年,终于在这座城市写下了自己的传奇。
但他最大的成功,或许不是那些商业帝国,而是在名利场中保持着最初的本色。
正如他的传记作家所说:"杨受成的故事就是香港的真相,杨受成的灵魂折射着真正的香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