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开工第一周,浙江的“开工令”已经下达——
2月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1设区市齐上阵,150个重大项目亮相,总投资超35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360亿元。
一季度开局首战至关重要。我们常说“项目为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这些重大项目犹如春日里播撒的一粒粒种子,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注入了强劲的底气和动力,为实现全年好、全年稳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月8日上午,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省主会场设在绍兴市浙江星柯先进光电显示产业二期项目现场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重大项目改变了什么
当人们谈论一地的经济活力和潜力时,重大项目总是一个关键指标。
一座港、一架桥、一条路、一个产业……重大项目的开工投用,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在无形中注入经济动力,改变城乡面貌,凝聚社会信心,重塑地理格局,甚至成为国家战略支点。
从2016年开始,连续10个年头,浙江已经接连举办18次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我们将关键字拆解,看看本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有何特别。
重。本次开工活动主会场设在绍兴柯桥,这里的浙江星柯先进光电显示产业二期项目,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力晶圆制造、柔性显示器件制造的“重磅选手”;位于衢州的浙江先导智感科技有限公司智能传感器产业化项目,将补强高性能全品类智能传感器短板,“重”体现在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意味着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同时开工的嘉兴润泽智算中心项目聚焦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万卡集群建设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重”体现在趋势,意味着科技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150个项目总投资超3500亿元,投资额大说明资源整合能力强,真金白银的投入更说明对前景的笃定。同时,大型项目的建设运营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商业配套和人口集聚,更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这次集中开工的“大个子”——总投资额超400亿元的浙江三澳核电二期项目,一期联网工程已经竣工投产,周边原本偏僻的渔村里,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产业日渐活跃了起来。三澳核电项目不仅是温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还是全国首个由地方政府和民营资本参股投资的核电项目。
正在建设的三澳核电项目航拍 图源:“中广核苍南核电”微信公众号
集中。省领导分别率队赴总投资百亿元左右规模的重大项目现场参加开工活动,11设区市集中开工,浓浓的开工氛围传递了强劲的信心和一门心思谋发展的决心,势必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和创新活力。此外,集中开工释放的规模效应,也将提高建设效率,加速项目的落地投产。
当我们梳理10年来陆续建成投用的一系列重大项目时,就能更加清晰地看到成效和价值。
一个重大项目可以改变一番面貌,为浙江发展创造环境。
2016年,首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杭州市城际铁路临安线项目现场举行,一位项目负责人字字铿锵:“我们将全力以赴,为打造浙江一小时交通圈作贡献。”
2024年,随着杭温高铁的通车,浙江陆域“一小时交通圈”已基本形成。在过去的10年间,杭绍台、商合杭、九景衢等众多高铁建成通车;浙江新增高速公路里程数不断攀升,实现高速公路陆域“县县通”;杭州地铁运营里程居全国城市第8位,浙江区域交通格局面貌一新。
一个重大项目可以激活一个产业,为浙江经济注入活力。
2016年在舟山分会场,猎猎海风中,首个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LNG接收及加注站项目开工,它的目标是要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液化天然气中转交易中心。
一年后,同样是在舟山,项目投资901亿元的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单体产业项目,也是迄今国内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当年一个个大项目埋下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2024年11月,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舟山,要持续增强我国有效集聚、高效配置大宗商品的能力。
一个重大项目可以吸引一批人才,为浙江未来聚势蓄能。
2019年启动建设的重大项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浙江实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零的突破”。这一“国之重器”拥有全球容量最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有了它,科研人员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一眼万年”或者“一步千里”的时空压缩。
另一个重大项目杭州西站的投运,则为聚集在梦想小镇、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以及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的众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便利。在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引领之下,浙江吸引人才的“磁场”日渐增强,成为一个让各路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地方。
一个重大项目可以惠及一方百姓,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山区县仙居,2022年开工的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在两年间就全面投产,并且成了“搬不走的工厂”——围绕此大项目,电解液、隔膜、辅材等产业环节的近50家相关企业纷至沓来,带动当地新能源产业链产生质的飞跃,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1.5万余人。
这些年,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项目让“文化浙江”可见可感;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持续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项目不断加速城镇有机更新;一间间医院、一所所学校、一座座体育馆,都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浙江人的生活。
2月6日,零跑汽车有限公司金东分公司年产36万套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园项目现场。该项目计划于今年4月底完工投产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抓重大项目带来的启示
人们常说浙江人善于“无中生有”,从浙江经济发展的轨迹看,抓重大项目就是秘笈之一。
浙江对于抓重大项目、抓有效投资的重视由来已久。尤其是20多年前,当浙江面临一连串“成长的烦恼”时,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实施“五大百亿”工程,针对的是当时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粗放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从基础设施、信息化、科教文卫体、生态环境、帮扶致富五大领域抓投资。
这其中,不乏浙江人耳熟能详的明星项目:甬台温铁路、宣杭铁路、诸永高速,改善了区域交通格局;秦山核电三期、浙能乐清电厂,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生态保护公益林、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康庄工程,让天更蓝、水更清、出行更便利。
可以说,浙江抓投资靠的是“一张蓝图”。
“五大百亿”工程之后,浙江以接力赛跑的形式,每五年相继实施“三个千亿”工程、“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等。2023年起谋划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聚焦九大领域,每年编制年度实施计划,滚动谋划推进1000个重大项目,每年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
浙江抓投资,还靠“一套改革”。
极简申报、智能引导、小时制审批……为项目审批提速,各地各出妙招,在浙江投资正越来越接近“无感”。推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自我革命、自我迭代,提升投资审批便利化、增值化服务水平。
浙江抓投资,还在于抓住了“一根链条”。
这些年,浙江积极打通民营资本控股进入铁路、油气、核电等垄断领域的路径,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首个混改试点高铁项目杭温铁路,均诞生于浙江,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得到持续激发。此外,浙江更优化财政、金融等省级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省市县之间的协同,强化政企社之间的联动。
近年来,浙江抓投资还创造出了“一个闭环”。
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之下,项目在孕育过程中就得到了前期指引和研判,在开工、建设、投产过程中,浙江打通经信、商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要素,对投资项目进度进行保障服务,从而杜绝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避免项目推进遇梗阻。
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改革不放松,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喊口号看实效……这是浙江抓投资的一套组合拳,也是浙江抓经济的方法论。
1月31日晨,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青龙门特大桥西引桥进行节段梁架设现场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志在全年稳、全年好
农历新年一开年,浙江就高规格举行了三场大会——新春第一会,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动员部署会,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三场大会营造出一派干字当头、力争上游的好气象,浙江不仅要打响一季度开局首战,更是志在实现全年稳、全年好。怎么拼?怎么干?
要有起步即冲刺,开局必争先的姿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开足马力,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体现了浙江新年开局的状态,这样的“高热”同样要贯穿在整年的经济工作中。
去年年底,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明确了9方面重点任务。目前,2025年度的“8+4”经济政策体系已经公布,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已经出台,企业在春节后加快复工复产……重点任务“做什么”“谁来做”“怎样做”正层层分解、层层传导、层层落实,确保件件能落地、事事能对账。
要有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劲头。
这个春节,DeepSeek横空出世,以开源思维展现巨大潜力;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现象级的创新让浙江企业为世界瞩目。更早前,被赞誉为“东方神秘力量”的“杭州六小龙”刷屏朋友圈,游戏科学凭《黑神话:悟空》一战成名,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30”机器人走进新加坡电力隧道进行巡检……
宇树科技机器人在蛇年春晚的表演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六小龙”的厚积薄发,当下浙江的创新环境、新兴产业、创业人才,这背后是多年来浙江久久为功谋创新的定力。无论科技创新,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都有许多堵点难点需要攻克,但又都是为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的烦恼”不得不做的。新一年,唯有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锚定这些难而正确的事,才能让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强、共同富裕先行成色更足、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浙江才能始终走在前列。
要有求真务实,实干担当的作风。
在浙江新春第一会上,一个故事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21年前,新春开工第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为全省党员干部送出四副春联:“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狠抓工作落实动真格,加快浙江发展务实效”“高度关注民生系真情,坚持为民谋利出实招”,横批都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正是“干在实处”的浙江的一贯底色。新春第一会在建设创新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7个方面下达了任务书,各设区市主要负责人发言,就是要实实在在用进度、数据、项目说话,以实干实效来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10年后的浙江会是什么样子?”——10年前,站在全省首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许多人畅想。
又一个10年,在新的起点上展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浙江风光无限。
来源:浙江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