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大病。
身体使用浑身解数都无法将血糖控制6.1mmo以下,或是餐后2小时降不到7.8mmol/L以下。
你的血糖已经失控了。
与此同时,脂代谢也好不到哪去,脂肪细胞溢出游离脂肪酸,在肝脏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由VLDI转运,卸下甘油三酯以后,VLDL会形成两种LDL。当甘油三酯过高时,其中小而密的LDL水平往往会更高,这种sdLDL极易被氧化,正在给心血管疾病埋雷。
整个代谢系统,都是乱糟糟的。
而且,这种状态至少存在5年、10年以上,你要感谢身体的代偿能力,让你没有感受到太多的不适。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会导致不同器官的长期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尤其是眼睛、肾脏、神经系统、心脏和血管。糖尿病的一些典型并发症是失明(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足部疾病(截肢)和心血管疾病。重点是这些并发症,并不是简单地把血糖控制好了就可以避免的。
除了血糖,还需要注意什么?
争取做到【缓解】。也就是说在不吃任何降糖药的情况下,血糖平稳,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还是那句话,想做到缓解,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控糖不是唯一关键的事情。
先说《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给出的缓解条件:
简单归纳一下: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且BMI>25,空腹C肽+>1.1ug/L,餐后2小时C肽>2.5ug儿时,具有缓解的希望。
缓解的意思就是说,停掉所有降糖药物,血糖和常人无异。
缓解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至少与以下3点有关
1、纠正胰岛B细胞去分化
2、纠正胰岛素抵抗
3、纠正肥胖、脂肪肝、脂肪胰(其实还有肌肉组织的脂肪)
胰岛B细胞去分化:新诊断及病程5年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中尚留存一定数量的胰岛B细胞,其中多数是静息或处于去分化状态非功能性的胰岛B细胞,并不分泌胰岛素。通过某些干预可以使其恢复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常把这些胰岛B细胞理解为"休眠的胰岛 B细胞"。简单来说,并不是完全受损,只是“累”坏了,要躺下来休养生息。
纠正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促进胰岛B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以维持正常血糖。,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占50%。对,不是缺乏胰岛素,反而是胰岛素太多。
肥胖、脂肪胰、脂肪肝:多余的热量储存在脂肪组织,可一旦发生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难以囤积更多地脂肪,同时已储存的甘油三酯也会降解成游离脂肪酸,溢出脂肪细胞,在肝脏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这个时候不止血脂升高,身体也会将这些脂肪硬塞给身体的各个组织,包括肝脏、胰脏骨骼肌,从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胰,由此可能导致对胰岛β细胞功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医生简介:安海燕,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脏疾病(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肾病、血尿蛋白尿、慢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结石、尿路感染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冠心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等,对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失眠、头痛、眩晕等内科杂病有较好疗效。熟练掌握肾穿刺活检技术,对血液透析及其并发症治疗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