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搁怀斯曼身上再贴切不过。2020年顶着榜眼光环进NBA时,他被夸成“下一个大卫·罗宾逊”,结果五年辗转四队,最后连猛龙都懒得给他递瓶矿泉水。身高2米11、臂展2米26的硬件,愣是混成联盟头号“流浪中锋”——到底是怀斯曼太菜,还是这个时代压根不给他喘气的机会?
1. 天赋不等于即战力,怀斯曼输在起跑线前
怀斯曼的悲剧从选秀夜就埋下伏笔。2020年疫情搅局,NCAA只打3场就被迫退赛的他,硬是靠高中集锦骗到榜眼签。勇士当时急需内线,看中他“能跑能跳能投三分”的卖相,结果这哥们儿进联盟后露了馅:防守卡位像逛街,挡拆质量如纸糊,篮下终结时手活比食堂大妈打菜还抖。
数据不骗人:新秀赛季挡拆后每回合得0.78分,比联盟71%的中锋差;防守效率114.3,全队倒数。科尔让他打首发,相当于给库里配了台漏油的超跑——看着拉风,跑起来要命。更惨的是2021年半月板撕裂,复出后直接化身“慢动作回放”,横移速度比超市排队结账还磨叽。
2. 生错时代的“古典中锋”,在三分雨里溺亡
怀斯曼最冤的是什么?他这套“背身单打+二次进攻”的古典打法,搁90年代或许能混成蓝领,但在如今这个讲究“空间+换防”的NBA,纯属找死。看看同期中锋:约基奇能策应,恩比德会碰瓷,阿伦专吃饼。反观怀斯曼,给他球权单打?效率还不如抖音网红做高数题。
最扎心的是三分球——生涯26.2%的命中率,对手放他投比放空地铁座位还大方。2023年在活塞,有场球他蹲底角连铁5个三分,气得坎宁安赛后吐槽:“我以为他在给篮筐刷防锈漆。”
3. 流浪生涯毁心态,越打越像“篮球公务员”
从勇士到活塞再到步行者、猛龙,怀斯曼的流浪史堪比《人在囧途》。在活塞本以为是救赎,结果碰上摆烂大队——全队都在争状元,谁管你榜眼死活?有次替补上场8分钟0分3失误,镜头拍到他在板凳席啃指甲,眼神迷茫得像刚输光压岁钱的孩子。
更惨的是合同年表现:本赛季在步行者只打了一场比赛,拿到6分1篮板。防守端被对方后卫当成旋转门过,进攻端连篮下空篮都能扣飞。
怀斯曼的遭遇,像极了被智能机淘汰的诺基亚——你说他没用吧,能砸核桃;你说他有用吧,连微信都装不上。这个时代对传统中锋太苛刻,没三分得滚,没策应得滚,没换防还得滚。
要我说,怀斯曼不如学学庄神:减重20斤改打小球五号位,把挡拆玩成肌肉艺术,篮板抢到对手怀疑人生。或者彻底摆烂,去海外联赛当“美国版奥登”,至少能混个得分王当当。
当然,最现实的出路或许是认清自己——当个更衣室气氛组,赛前表演个空接暴扣逗乐观众,赛后帮队友拎包换鞋。毕竟2米13的身高不用来挂毛巾,实在浪费。
所以啊,别再说怀斯曼是水货了。要怪就怪这个时代太卷,连中锋都得会投三分。最后问一句:要是把2020年选秀重排一遍,您觉得怀斯曼能掉到第几顺位?评论区等您开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