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Esther


一片水土养一方人,东亚土地盛产扫兴型父母,具体体现为:攒钱给父母买礼物,却被指责说又贵又不实用;取得好成绩,却被说“又不是第一名”;带父母去旅游,抱怨“这有啥好看的”……我妈也不例外,她是最经典的扫兴型父母,且从小到大,带给我数不清的心理阴影。我屡犯屡被伤,还屡教不改。


最近的一次扫兴,便是我和朋友外出玩时,我经过金店,突发奇想想给我妈买条金链。这个想法积淀在心里由来已久,只是现在我终于有能力购买一条尚且可以的金链,且不会遗憾钱没花在自己身上。我和朋友挑挑拣拣,最终买下一条我觉得她能戴、我也能戴的吊坠(这样她拒绝,我也不会太亏),还兴冲冲地让朋友帮我拍了张合照。回家路上我的小脑袋瓜还有些小兴奋,因为我妈老是说我爸结婚以来从来没给她买过戒指、项链、金子等诸如此类……而我现在竟然有能力实现她的愿望了。

但回到家,她的反应并不是如我想象般的开心、兴奋,虽然我也预料到了她会拒绝,却也不曾想她拒绝得如此彻底。我妈直接一句话丢过来:不好看、我不要,退了吧。9个字浇灭我心头所有的热火。我一时之间也不知作何反应,最后只能冷声嘟囔一句:哦,好吧,你不要,我给别人。


她也没说什么,自顾自睡觉去了。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在小红书搜索了很多相同的“扫兴型父母”。知道是她配得感问题,也清楚情绪穷养造成我如今极端内耗的性格,知道很多,我仍迷茫,大抵还是因为少年归来仍会被原生家庭所伤害。我开始盘点从小到大她让我印象深刻的扫兴:小时候买帽子给她被她丢了、长大后第一次请她吃饭还得哭着求她吃吧、如今买金链也要被她拒绝……咀嚼许久,被朋友一句话彻底击败。朋友说:你别当她的老公替身了。

是啊。朋友说得没错,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我始终不明白自己的是,为什么屡次吃亏,却屡教不改?总是过一段时间又开始走上讨好妈妈的不归之路?明明她手下的所有东西,都不会留给我。

那条金链的最终去处,好说好歹,我没送别人,想送的人早已埋在了地下,她也就这样放在柜子里,留着了。没表达过惊喜、得来的只有抱怨。好在我也是睡一觉就不记仇的人,只是心里默默地想,如果送给我阿婆,她才不会这样说我。


再后来过年了,再后来回老家拜年了。这次过年有些许不同的是,她带着她哥一起回老家,顺便去潮州玩一小会儿了。我作为看护,陪了一路,路过一家文创店,我弟说想去看看,我便跟着走进去看看,眼睛一扫,顺手买了个冰箱贴式的“好妈妈奖”。

我走出来送给她,看,给你颁个好妈妈奖。原以为我会得来批评、浪费钱之类的话语,却没曾想,我妈她接过很便宜的、四处都有在卖的冰箱贴,愣了好一会儿,又用手细细抚平了一遍,接着很开心地向她哥炫耀:看,她买了个好妈妈奖给我。

我始料未及。她依旧没有向我感谢、也没有和我说什么,但她的感动和幸福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九块九的冰箱贴竟然比不过几克拉的金子。

哪怕我妈今后还是如此扫兴,我想我永远也不会轻易忘掉那一瞬间的怔愣。塑料的“好妈妈奖”,对我而言,是随手买来讨人欢心的玩物;但对她而言,是长久以来默默埋在她心里的愧疚、自责、不配得、责难——这一切的一切,漫长的和解,就因为一个小小的好妈妈奖,得到了微小的释怀。


■ 编辑排版|Bettie

■ 图片|来自AI作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