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下面这张老照片是我国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师,从左到右依次为赵仁恺院士、彭士禄院士、黄纬禄院士、黄旭华院士。



一直到2月6日,晚上8:30,黄旭华院士去世之后,这四位总工程师全部离去,令人痛心,黄老的遗体送别仪式将在2月10日,在武汉武昌殡仪馆举行。



黄老灵堂布置令人泪目

黄老的灵堂正在布置中,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已经前来和黄老告别了,有人也将现场的状况发在了网络上。

走进灵堂就能够看到“沉痛悼念黄旭华同志”这几个大字,黄老的遗像放在正中间,这是黄老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那张照片。



而遗像墙面的花海也非常有意义,黄老一生都在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奋斗,而花海组成的在海上的核潜艇,虽然现场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布置好,但是能看出来非常的用心。

两边的挽联看了之后更是令泪目“一生矢志行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卅载呕心入潜艇深海蛟驚世界”,他用自己无声、无悔、无畏、无私的一生,来为国防事业建设。



隐姓埋名三十年

黄老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潜艇一样,没有声音,但是却有无穷的力量,1926年黄老出生在广东汕尾市海丰县。

如今我们只会在网络上和历史课堂上了解那八年的抗战历史,而黄老却是实实在在的见到过日本人的残忍无情。



黄老年轻时候的照片

看到那么多人失去生命,他之前想要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但是他发现以手术刀可以救人,但是救不了更多的人,于是他就弃医从船。

19岁那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国立交通大学(现在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毕业后他也是一直都在从事造船业。



直到有一天,他接收到上级的安排,他即将要进入秘密单位,一旦进到这个单位就意味着,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出来,说不定一辈子都在这里度过了。

并且也不能告诉家人实情,但是他决定服从安排,1945年元旦之后他背上了背包来到了北京,这一走就是三十年。



家里人全部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在干什么,就连黄老父亲去世,他也没有现身,家人对他都有很大的怨气。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个核潜艇下水了,举国欢庆,在核潜艇任务全部完成之后,一切都可以公布的时候,黄老的母亲才从一篇文章中知道,原来自己的儿子在做这么伟大的事情。

母亲非常理解儿子,并且还劝说家人一定要理解他,因为黄老目前认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母亲的理解也让黄老放下担子。

1988年,黄老终于能够回家,见到母亲之后,两人抱头痛哭,知道父亲不在了,自己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也没能尽孝,他非常的愧疚,在父亲的坟前乞求原谅。



本以为能够好好孝敬母亲,但是那时候他的母亲就已经93岁高龄了,还没等黄老好好尽到孝心,母亲也离去了。

黄老非常的伤心,但是为了国防事业还要继续前进,他只能从母亲的遗物中留下了一条围巾,每年就会一直戴着,就算再旧也不换。



开创核潜艇试验,总设计师亲自上阵先例

黄老常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而他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

1988年,核潜艇要进行首次极限深潜测试,这个测试的危险程度不言而喻,潜的越深,压力越大,如果一旦在水下发生故障,那么一整个潜艇的人都会死亡,绝无生还可能。



很多人的潜艇上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的慌张,有这样的情绪肯定是不行的,而碰巧在那个时候,美国的潜艇还出事了,不管怎么进行心理疏导,很多人还是无法平静下来。

这时候,黄老就提出了自己也要上潜艇,世界上从来都没有过总设计师亲自参与测试的情况,所以很多人都劝他还是不要去了。



但是黄老知道,要是自己一起下去了,大家肯定会对于潜艇的安全非常有信心,如果自己不下去,那么大家的顾虑肯定是无法打消的。

黄老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妻子,而他的妻子也是对他无条件的支持,她说:“你是工程师,你必须下”,更加坚定了黄老的决定。



果然听闻黄老也要一起下去,士气大振,这次的任务也完成的非常的完美。

结语

黄老为中国国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一直到2018年8月才让退休,那时候他就已经90多岁了,退休之后他依然在操心中国船舶事业。



在2021年的时候,还捐献了1100万元给中国船舶,今年2月6日,他的生命停止到了99岁,黄老也可以好好休息了。

也请黄老放心将国防事业交给年轻一代,相信之后绝对不会让他失望的。

参考资料

鲁中晨报【2025年2月7日】《痛别黄旭华院士!“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
新京报官微【2025年2月7日】《痛悼!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