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明星取代革命烈士的光辉,年轻人只知看肥皂爱情剧而不知祖国千年历史……这是娱乐至上的悲哀,年轻人对女明星大S去世的疯狂关注无疑是对娱乐至死的又一注脚。所幸,黄旭华院士仙逝的消息未被娱乐新闻遮蔽,众人未曾忘却这位英雄。



离家三十年,吃着冻土豆,住着摇摇欲坠的板房,用算盘计算复杂的数字……要在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创造出核潜艇,这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神话故事。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毛主席的豪言壮语下,黄旭华与他的同事们远离家乡,踏上求索的艰难旅程。带着国家的信任和一腔热血。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黄旭华从未向家人透露过关于自己工作的一点风声,他甚至很少写家书。偶尔回一次家,小孩还以为他是来家里“出差”,在自己的家里,却活脱脱的像个“客人”。

“如果党需要我一滴一滴血慢慢流,我看我还是要做的。”一滴一滴的流血,就是对他三十年辛苦付出最为精准的比喻。傲慢的苏联“大哥”拒绝帮助我国研究核潜艇的请求,美国又全面封锁核潜艇的资料,要造出核潜艇这一无所知的庞然大物,可谓比登天还难。



既然没有现成资料,那就靠自己的努力寻找一切可能的信息。黄旭华带领同事们搜集世界上所有关于核潜艇的零星信息,手握“放大镜”,“显微镜”和“照妖镜”,从玩具模型开始,围绕潜艇研发的15个难题,开展攻坚战。



核潜艇研发出来,就要考虑实际使用问题。核潜艇第一次下水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担心。如果出了差错,不仅仅意味着多年的研究失败,还意味着船上的所有设备和人员都将葬身大海。



身为总设计师,他为了给所有人打气,也为了减轻同事的心理负担,他决定亲自上舰做潜水实验。

从100米到300米,又从300米返回100米,艇上传来欢呼声。所有人都平安归来,更意味着我国核潜艇实现了从无到有,成功打破大国的技术垄断!



2025年2月6日,国之脊梁,黄旭华院士与世长辞,享年99岁。汕尾市民自发前往他的故居献花,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更是在追思活动现场排起了长队。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就是黄院士的一生写照,斯人已逝,但风骨长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