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镇的集市上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大红灯笼映红了人们的笑脸,冻货、年画、春联摆满街头,处处透着春节的热闹劲儿。


▲ 春节期间,吉林省大安市大岗子镇的集市


▲ 大岗子镇全景

在镇上临街的一间商铺里,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吉林大安深层地热供暖项目(以下简称“大安地热供暖项目”)员工刘海龙正在进行室温测量和记录工作。

“今年春节我值守,供暖方面有任何问题随时来电话,也给您拜个早年。”腊月二十八中午12时30分,伴随着测温枪清脆的“嘀嘀”声和一声声祝福声,刘海龙完成了当天上午20家商铺全部的走访工作。


▲ 刘海龙正在入户进行室温测量工作

近期,大安市迎来了新一轮强降温天气,夜间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大安地热供暖项目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

“为了保证镇上居民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从小年到元宵节,项目安排专职巡检人员,加大巡检频次,把设备巡检和入户走访的频次由每天一次改成每天两次,确保供暖工作平稳有序。”项目负责人于亮说。


▲ 大安地热供暖项目换热站

大安地热供暖项目位于大岗子镇,是吉林省首个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也是三峡集团首个地热供暖项目,为大岗子镇2000余户居民提供供热服务,总供热面积达15万平方米。

在镇子西北角的一片空地上,8口深度达2600米的地热井依次排列。这里是大安地热供暖项目的热量来源,也是项目员工巡检的重点区域之一。

据介绍,项目利用大安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采用“中深层无干扰取热不取水”技术,通过水流循环把地下干热岩层中储存的高温热量带到地面,再通过换热站内的热泵机组将地热能转换为供暖需求的热能。


▲ 户外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大安地热供暖项目的员工钻进地热井井口采集运行数据

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大安地热供暖项目员工李鹏钻进仅能容纳一人的地热井井口内,进行温度测量、数据记录等工作。“8口井走下来需要近一个小时,虽然戴着手套,但整个手都是僵的,必须放到衣兜里捂上一会儿,才能握住笔。”李鹏说。

外面寒风肆虐,室内温暖如春。“现在屋子特别暖和。比起之前燃煤供暖,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室温很稳定,白天晚上都一个样。”大岗子镇居民孙东梅说。据了解,今冬是大安地热供暖项目的第二个供暖季,供暖期间多次出现寒潮和雨雪天气,但居民家中的温度始终能够保持在23摄氏度以上。


▲ 大岗子镇的居民在温暖明亮的家中挂起大红灯笼,迎接新春的到来

稳定的供暖效果得益于地热能源稳定性强、节能环保的优点,也离不开项目的精细化运行。忙完地热井的巡检,李鹏当天还要完成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汇总分析当天采集的供暖数据。

“我们每天都要把现场记录的用户室温、管路温度整理入库,结合项目智慧能源站控制系统自动采集的各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动态的运行策略,实现设备的快速响应和精准调控,确保用户家中温度适宜恒定。”李鹏说,今年取暖季,项目通过不断优化运行控制策略,既保证了供暖效果,又节约运行成本,设备用电量从去年12月份的每天3.5万千瓦时下降到现在的每天2.4万千瓦时,相比较燃煤供暖,成本下降约40%。


▲ 为保障安全稳定供暖,项目员工在阴暗狭窄的地下检修供暖管路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天已渐黑。与项目换热站一墙之隔的居民小区内,大红灯笼已经亮起,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贴上了窗花,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息。

“春节在岗值守,望着窗外万家灯火,难免会思念远方的家人,但舍小家团圆、护大家温暖,这就是属于我们春节值守人员最珍贵的‘年味’。”李鹏说。

(中国三峡集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