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第一把火,先把自己烧着了?

美国中情局培养多年的对华特工,身份统统曝光。



先来说说事情的起因,为了实现“格式化清洗”的目的,特朗普政府启动了“买断计划”,目的是要精简美国联邦政府庞大的雇员队伍。

到底多庞大呢?

大约有300万名联邦政府员工,而这个计划一口气就让4万名员工面临离职选择,比例不可谓不高。

那“买断计划”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政府给那些愿意主动离职的联邦政府雇员提供大约8个月的薪资补偿,但前提是你得在规定的期限内做出离职决定。

说白了,就是政府出钱强制离职。

不少人都对此抱有怨言,因为这直接切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并且让他们对特朗普心生仇恨,毕竟饭碗没了,讨生活可不是件小事。

不过截至目前,这个“买断计划”已经被叫停了,但在叫停之前还是出大问题了。

这次面临强迫离职的,不仅有一般职员,甚至美国中情局(CIA)也参与买断计划,而这个致命错误就出现在CIA上。

众所周知,CIA的员工几乎都是情报人员,从事间谍活动、情报分析或者是为这些任务提供支持的人员。

这些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掌握着大量机密信息,就算他们只是每天悠闲地在办公室晃悠,他们耳濡目染的东西也绝对不能外泄。

所以问题来了,这些情报人员被大规模迫离职,真的不会引发信息泄露吗?

把他们继续留在体制内,本身有法律约束和组织纽带可以控制;而一旦放虎归山,他们带走的可不仅仅是个人经历,还有可能是国家机密。

如今,特朗普对情报人员进行了大规模裁减精简,这究竟是因为担心美国的情报无法外流,还是因为担忧各种不由美国资助控制的组织人才不足,希望为这些组织输送更多人才呢?

但不论特朗普是怎么想的,CIA已经把篓子捅出来了。

据美媒报道,CIA在向联邦人事管理局发送裁员名单时,竟然忘记对邮件进行加密。

这一疏漏将大量情报人员的身份信息暴露无遗,尤其是那些被特意招募来执行“中国任务”的特工。

据悉这些特工大多仍在试用期,但在CIA的体系内,试用期通常长达数年,他们的工作和正式员工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涉及一些敏感任务。

这一信息泄露无异于给美国的情报网络来了个致命打击。在“世界上任何专业的情报机构”看来,这份名单的信息现在就是透明的。

虽然邮件中只包含了姓氏的首字母和完整名字,但稍有计算机技术的人就能轻易破解,进而识别出这些情报人员的真实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泄露的特工中,有许多人是美国为了应对中国而特别培养的。

早在2021年,CIA便宣布成立“中国任务中心”,并招募了大批精通中文的情报人员,以便更深入地监控中国的内政外交动态,以及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中国在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让美国汗流浃背了,这两天新出的DeepSeek更是让美国AI领域的不少大佬都破防了。

所以美方通过“中国任务中心”获取相关情报,试图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不过,这次泄密事件却让中方在一夜之间掌握了大量关键信息。不仅让中方有机会识破潜在的特工,还能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防护水平。

实际上,中国近年来已经在不断加强反间谍能力,不仅在技术上加大投入,还通过法规手段提高防范力度,让外国情报机构在华渗透变得更加困难。

这次美国的失误,无疑为中方的反间谍工作提供了额外助力,也造成美国的巨大损失。

用美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是可以避免的“工作纰漏”。

有人猜测,如此低级的错误,CIA会不会是故意的?就是想借着“对华特工”的由头裁掉更多的公职人员。

但笔者觉得,特朗普政府未必会这么干,且不说这件事发生之后没有一天的时间“买断计划”就被叫停了。

单说这些人员的曝光对美国政府自身就是一次重创,尽管美国逐渐将网络情报作为工作重点,但传统的人力情报依然不可或缺,我想,没人会蠢到这个地步的。

这或许,真的就是一次让人难以置信的疏漏。

这次信息泄露事件暴露出美国情报系统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而这也让中国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辨别并抵御可能的情报渗透。

无论美方采取何种手段,中方在确保国家安全上都已做好充足准备,并将继续强化各方面的防御措施,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