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确实让人感到遗憾。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巴拿马为何曾选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巴拿马成为首个加入该倡议的拉美国家,这标志着与中国在经济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巴拿马背靠两洋、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其运河更是全球海运枢纽的重要节点。通过“一带一路”,巴拿马不仅能吸引更多投资,还能改善本国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短短几年后,巴拿马却意外地宣布退出这一重要计划。究其原因,主要是来自美方的巨大压力。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中国崛起持高度警惕态度。巴拿马运河作为战略要地,自然成为焦点。特朗普直接将其称为“中国运河”,并声称如果运河被中国“接管”,美国将采取“强力”措施来应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姿态,让巴拿马处于了极大的政治压力之下。

巴拿马方面一直坚称,运河由其独立管理,且完全由巴拿马政府控制。然而,在美国不断施压的情况下,巴拿马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有分析指出,这次退出明显表明巴拿马顶不住来自美国的压力,而非其自愿选择。



尽管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在巴拿马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在短短几年间,不少中国企业在巴拿马的投资已初见成效。以科隆自由区为例,中国企业的参与让这里的转口贸易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中远海运集团的海外仓项目,打破了拉美地区的物流瓶颈,降低区域内供应链总成本。这些不仅创造了就业,提升了产业活力,还为当地教育带来了新机遇。

面对巴拿马的退出,中方表示遗憾,并呼吁巴拿马继续捍卫独立决策,不受外来干扰。中方相信,未来若有需要,会继续支持巴拿马的发展。

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展现出的冷战思维无疑令人关注。国务卿鲁比奥出访拉美时,再次抹黑中拉合作,这被中方严正抗议。美方这些毫无根据的指责,显然意在制造中美及加勒比国家之间的裂痕,折射出其深厚的意识形态偏见。

“一带一路”其实早已成为拉美发展的助推器。除了经济和就业上的收益,许多国家也因此加强了基础设施和贸易能力。这些合作关系不仅限于巴拿马,还影响到了整个拉美地区。

尽管巴拿马暂时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巴关系的终结。双边合作带来的益处已经显而易见,未来巴拿马会否重新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仍有待观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