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节小长假的结束,“春”的脚步也渐渐迈进,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
没有野菜的春天是不完整的,草头,荠菜,马兰头,香椿头……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品尝春天独有的美味,也是留住春光的好办法。在南方的很多河边、水塘附近,常见到一种野草,它的叶子很像艾草,而茎干却像空心菜,这种野菜就是“草中翘楚”之称的芦蒿。
芦蒿也叫蒌蒿、水蒿、黎蒿、柳蒿、泥蒿等,味道清香,是江南地区一种常见的春季时令野菜。
我国自古即有采芦蒿而食用之的习惯。《诗经》中记载:“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虽然是拿来喂马,但也是最早可食用的记载。
三国时期芦蒿的吃法便多了许多,陆机在《毛诗草木鸟兽鱼虫蔬》里写道:“蒌蒿,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以为茹。”芦蒿可以凉拌着吃,还可以炒食蒸食,无论是哪种吃法都芳香浓郁、清甜脆嫩。到了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则对芦蒿做了详细的记载。
芦蒿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还有药用价值。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蒌蒿”列为上品。芦蒿全草都能入药,主要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的作用,可降血压、降血脂,《本草纲目》载:“(藜蒿)利膈开胃,杀河豚毒。”,中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中,也确认了藜蒿的食疗作用。
大文学家苏东坡非常爱吃芦蒿,前往汝州任职途中,还特地取道南京品尝芦蒿,对其美味赞不绝口,写下:“初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而后更是留下《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将芦蒿的鲜美与河豚做同等类比。
清代美食著作《调鼎集》记载的蒌蒿即芦蒿,“春夏有,生江中,味甚香而脆爽,有青、红二种,青者更佳。春初取心苗,入茶最香,叶可熟用,夏、秋更可作齋。”还举例了“拌蒌蒿、蒌蒿炒豆腐、蒌蒿炒肉、水腌蒌蒿、干腌蒌蒿”的做法。
在《红楼梦》第六十一回里提到晴雯爱吃的芦蒿炒面筋,这可是曹雪芹点赞的美味,足以说明芦蒿的鲜美。
早年间食野菜是食不果腹、缺医少药的年代填饱肚子救人性命的美味,如今生活条件变好,反而成为调剂生活的享受。过去芦蒿成片成片的生长,如今备受欢迎,需要靠大棚栽种才能保证尝到这口鲜味。
每年春季,新鲜的芦蒿就能卖到5-8元一斤,若是遇上春节,那价格就更高了,一斤就要卖到10元-20元不等。
芦蒿是南京人最爱吃的野菜之一,芦蒿炒香干也是南京的一道名菜。
青青脆脆的芦蒿杆儿尖,切成小段的豆腐香干,几乎不加其他佐料,纯“素”炒,除了加一点油和盐,要的就是芦蒿杆儿尖和香干相混的那份自然的清香。这大概就是汪曾祺笔下芦蒿那“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芦蒿清香宜人,外脆里嫩,味道鲜美,炒肉炒豆干都美味,过年期间吃腻了大鱼大肉,正好用它来调理调理肠胃,好好感受这份来自春天的馈赠。
食材
芦蒿、豆干、盐、油
步骤
芦蒿去掉头尾老掉的部分。
芦蒿、豆干洗净切段。
锅中加油,倒入豆干炒香。
下芦蒿。
翻炒均匀。
加点盐和生抽调味提鲜。
炒均匀出锅。
装盘。
上桌啦。
芦蒿炒豆干,大多用白豆干,买不到白豆干用其他豆干也是一样的美味。
芦蒿鲜嫩豆干香,清爽又解腻。
快来尝尝这春天的味道。
图文:呵呵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