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媒体滚动
直新闻:当地时间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进行了首次会谈,提出要构建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您对此有何解读?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所谓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其实就是进一步深化美日同盟关系,推动两国在安全和经贸领域的全面合作。就安全而言,美日之间的同盟合作对于日本而言有重要意义,居于首位的,我想就是推动日本自身军事与政治上的“正常化”。借由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美日韩、美日菲、美日印澳等小集团机制,提升日本的国际话语权。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始终缺乏意愿成为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的基石,不愿意具体承担这个责任,但日本对于在美国领导的区域国际体系中承担更积极的外交和安全事务角色,却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十年来,日本政府或明或暗强调日本不仅要在美日同盟框架下扮演“追随者”,更要在必要时成为“平等伙伴”。
基于此,日本不断追求拥有更完善的防务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此前安倍政府积极响应特朗普的要求,积极提升防务预算,同时推动自卫队职能在宪法上的进一步解禁,并深化在网络、反导以及太空安全等多方面与美国的合作。日本的这一系列布局不仅仅是简单地甘愿为美国马前卒,背后还有着更深远的目的,那就是在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的掩护下,一点一点改变美日双边关系的博弈实力对比,也一点一点引诱美国放松对日本的控制。
对于石破茂而言,我相信所谓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绝非美国“黄金时代”的对日关系,而是美日两国共同的“黄金时代”,其中的关键词就是构建更“对等”的两国同盟关系。石破茂追求的大概率是在同盟框架内不断提升日本的自主判断和决策地位,以期最终实现日本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所谓“国家正常化”。
直新闻:我们注意到在石破茂和特朗普的联合记者会上,石破茂不仅宣称所谓“《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同时还指双方谈到了台湾问题,您怎么看待石破茂的这一表态?
特约评论员 张思南:前段时间曾有一种观点认为,石破茂会是又一位中日关系的“破冰人”,再次修复中日关系。我们看到,去年在石破茂上台85天之际,他派遣日本外务大臣岩屋毅访华,被视为释放出积极信号。同时,石破茂在他新出版的自传中也宣称自己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弟子,对1972年田中角荣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分推崇,并在书中多次强调中国对于日本的重要性。而石破茂上台后,在台湾问题上也不同于安倍晋三或是麻生太郎,未有公开表示支持台湾,不像此前的日本政府那样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等。
但我认为,与其说石破茂是何种程度的“友华派”,不如说是一个务实追求日本国家利益的政治人物,他能清晰看到中日和中美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与利益。中美的舞台是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相比较之下,中日的舞台就直接是日本海和东亚,地缘格局决定了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或早或晚都要接受与中国在东亚区域的权力和国家间利益整合。美国作为域外国家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撬动中日关系,但在整体上不能改变中日关系的结构性本质。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到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其实忧喜参半。忧的地方在于,特朗普将对中国施加多种不同类型的压力,并期望日本以类似方式跟随。由于日本目前在日美关系中仍处于依附性的位置,日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表现出某种政策惯性,在对华问题上缺乏自主,这可能会加剧中日关系恶化。我在此前的评论中说过,日本的对华政策某种意义上未必完全代表其真实取态,因为日本尚不是一个完全正常化的国家,美国始终是中日双边关系的重要干扰变量。喜的地方在于,中日两国的领导人为了应对特朗普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有更积极的愿望改善两国关系。
就此次石破茂访美而言,尽管他在联合记者会上有一定的消极表态,但很明显石破茂并非主张与中国彻底对立,他更倾向于一方面维系美日安全合作框架来为日本提供地缘威慑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经济、外交等多元手段保持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简而言之,我们可以预期石破茂未来在对华关系上,会借助美日同盟来与中国进行博弈,但也会在地区局势问题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把所有筹码都压在美日同盟之中。
作者丨张思南
排版丨陈吉欢
编辑丨陈淼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