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2025年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导致10户民房被掩埋,30余人失联。



筠连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引发社会关注。

笔者注意到,网络流传一张截图,这名自称本地的人称,滑坡不是肯定有前兆,而是绝对有前兆。

这名网友还提出了一些常见的滑坡前兆:

1、地表裂缝;

2、地表凹陷或隆起;

3、岩石和土壤松动;

4、植被和树木打蔫枯萎;

5、河水水位升高或冒泡;

6、山泉水突然断流或浑浊;

7、静夜里能听到山鸣音和感受轻微振动;

其称,这些前兆迹象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会发生滑坡,但滑坡一定有这些迹象。如果发现了这些前兆迹象,应及时上报,让当地政府进行安全评估。当地政府作为管理机构,应该对辖区内的地质情况作全面了解,对地质变化定期监测。

在没有地震的情况下,发生这么大的地质灾害,然后仅归罪于天,说明底层安全意识淡漠,拎不清责任因果。



筠连山体滑坡,是天灾,还是人祸?

今晚9点4分,界面新闻就筠连山体滑坡发布了一篇题为《四川筠连滑坡30余人失联,村民:去年曾发生滑坡并有滚石》的文章。

但很快,这篇文章就被删除。

当地村民告诉界面新闻,去年下半年已出现滑坡迹象,“但未引起重视。”

界面新闻的文章提到,多位村民介绍,附近一家金久煤矿长期进行地下采煤作业。村民们认为,地下空洞逐步扩大,早在去年下半年,他们就发现存在滑坡现象,甚至有石块滚落堵塞公路。但当地仅在道路上采取了简单的防护措施,例如用铁丝网围住部分公路,“未通知村民避让。”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每个地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会登记在册,并根据风险等级安排人员进行监测。界面新闻记者看到的2022年筠连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名册显示,该县共有1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沐爱镇金坪村1组有一处“崩塌”隐患点,威胁4户15人,并无“滑坡”隐患点。

沐爱镇金坪村1组的一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告诉界面新闻,村里此前的崩塌隐患点已经撤销,此次发生滑坡的区域并不属纳入常规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而是由于煤矿开采导致。“年前我们就在担心这个问题,村里也有人反映过,但只是在公路上做了个防护网。”他说。

这位监测人员称,上述煤矿的一个矿井入口,距离滑坡的区域仅有几百米,该煤矿在疫情期间停产,去年开始恢复生产,但从下半年开始,附近村民就反应这一带出现滑坡迹象,但向多级政府反应无果。昨日(2025年2月7日),仍有一些村民在向镇政府反应这一问题,没想到今天就发生了悲剧。



界面新闻被删的这篇新闻,细思极恐,居然在滑坡事故发生的头一天,就有当地村民向当地政府反映,当地政府为什么不重视?

如果当地政府提前预警,组织村民疏散,悲剧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

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