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实施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精准救助和分类帮扶.......2月8日,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民政工作,分析形势,交流经验,部署安排2025年工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重大战略,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赋予民政部门的重大责任。
2025年,山西民政部门将以老年人为中心,组织实施新时代“三晋银龄行动”,扎实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和“敬老月”系列活动,评选先进模范,强化工作激励,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教育,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尚未建成县级公办养老机构的11个县(市、区)尽快完成建设任务。
依托省政府民生实事,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食堂。持续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家庭适老化改造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围绕高龄失能照护刚需,落实经济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等专项工作。
守住兜牢民生底线
保障基本民生、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是各级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5年,山西民政部门要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积极推行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群体“一次申请、分类审核认定”。
发动民政助理员、社会救助协理员等基层力量,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及时主动发现需要救助的群众。
推进精准救助和分类帮扶,加强与医保、教育、应急、住建、人社、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和交换,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按困难程度和类型,及时给予救助帮扶。
落实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调整确定城乡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生活保障和救助补助标准,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畅通社会救助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持续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和“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等专项救助行动。
优化社会事务服务
婚丧嫁娶是关系千万家庭的人生大事,地名管理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这些都是民政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2025年,山西民政部门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关切。
殡葬行业要深入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活动,减少名目繁多、华而不实的选择性服务,狠刹违规收费歪风,加大公开公示力度,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方面,要扎实开展婚姻登记“省内通办”,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让新人少跑路,喜事更便捷。
规范地名管理方面,要持续完善地名保护名录,创新地名文化宣传形式,积极培育地名文化品牌,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形态讲好山西地名故事。
拓展慈善事业发展模式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形式,对于推动共同富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山西民政部门要加大慈善宣传力度,普及慈善法知识,弘扬慈善文化,持续开展“中华慈善日”“山西慈善宣传周”主题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要加强慈善组织监管力度,深化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慈善组织规范运作和信息公开,加强全过程监督,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慈善事业公信力。
要推动开展社区慈善,精准对接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等民生需求,提升慈善组织社会动员、资源链接、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和公益金使用管理,加强销售网点精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社会责任履行,突出福利彩票公益性质,确保公开透明、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