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Wallace

在春节期间一炮而红的国产 AI 大模型 DeepSeek 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光是推出「DeepSeek 使用教程」就让一大批人赚到了第一桶金。

与此同时,DeepSeek 的爆红也让一些企业见到了新的机会。


是「蹭热度」也好、希望借助 DeepSeek 的推理能力提升产品体验也罢,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宣布整合 DeepSeek 底层模型,初八开工以来,这股潮流也吹到了汽车行业。

包括吉利、东风、宝骏等车企均已宣布,已经着手于 DeepSeek 开源模型与产品底层的深度融合,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针对这些车企的动作,网友的看法并非一致看好。「是否为蹭热度」「能带来多大的体验提升」是网友提及最多的两点质疑。

车企需要用产品体验来证明自己的行为有实际价值,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也可以从不同车企接入 DeepSeek 的具体做法,来做简单的判断。


DeepSeek 「上车」忙

截至 2025 年 2 月 8 日,宣布底层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的车企有吉利、极氪、东风、宝骏和智己,何小鹏在采访中发表过一些与 DeepSeek 相关的观点,不过公司层面未有详细动作。

上述车企接入 DeepSeek 的逻辑不尽相同,能力的应用有的体现在数据训练层面,有的则是明确表现会赋能智能座舱。

吉利:覆盖车控和语音对话

吉利是国内最早宣布接入 DeepSeek 的汽车企业,根据官方信息,吉利汽车的自研大模型「星睿」已经与 DeepSeek-R1 进行深度融合

吉利星睿大模型体系包含「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和「数字孪生大模型」三大基础模型,并基于此衍生出一系列子项大模型。吉利介绍,他们将借助 DeepSeek-R1 的蒸馏能力对车控 FunctionCall 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训练,以提升车载 AI 的主动感知能力。


目前来看,吉利品牌的做法是借助 DeepSeek 的对底层 AI,也就是星睿大模型做进一步的能力提升,是「补充」的关系。

未来吉利星睿大模型或能为用户提供车辆控制、主动对话、主动售后等交互体验,不过信息表达相对模糊,用户不太能第一时间搞清楚,吉利星睿大模型与 DeepSeek 融合后,自己的直接得益点是什么。

极氪:语音助手更聪明

和吉利集团的公告相比,极氪的信息要明确很多——DeepSeek 大模型的融合落脚点为智能座舱,与自研的 Kr AI 大模型融合后,语音助手 AI Eva 能力将得到提升,「进一步进化出深度思考能力」。

极氪副总裁姜军总结,极氪团队会以 DeepSeek-R1 大模型为基础持续对自研大模型 Kr AI 做推理能力的训练,希望进一步提升对用户模糊意图、隐性需求的理解与预测能力。


目前,极氪 AI OS 车载智能系统具备一定的用户意图主动感知和功能推荐能力,不过在实际体验中该功能触发概率低,体验仍有提升空间。

DeepSeek-R1 大模型的融入或能让极氪座舱的「主动智能」变得更加高效、实用,不过极氪并未给出新版本系统的具体上线时间,仅表示「即将上线」。

东风:多个子品牌陆续落地

东风汽车一口气宣布,包括岚图、猛士、奕派、风神和纳米多个子品牌将在近期陆续搭载应用 DeepSeek 大模型。官方介绍,接入 DeepSeek 大模型后,东风汽车能做到「对话更自然」「更懂用户需求」和「智能功能迭代速度加快」三大升级。

具体到车型,猛士 917 的智能座舱系统已完成 DeepSeek-R1 接入,语音助手的理解、执行能力均有提升。东风预计,部分车型将在 2025 年 4 月的上海车展前通过 OTA 升级获得更新。


岚图汽车这边,岚图知音在 2 月 14 日便能通过 OTA 更新升级至全新的 AI 智能体座舱,不过届时还不会释放所有的 DeepSeek 相关能力,而是「逐步开启」。另外,全新岚图梦想家参数图片)也正式启动 DeepSeek 的融合工作,不过其他车型,如追光、FREE 暂时未有消息。

宝骏:已有实车可体验

宝骏汽车同样明确,DeepSeek 大模型将为智能座舱赋能,场景包括智能语音助手、智能推荐等。

宝骏汽车还公布了更多的技术细节,比如说 DeepSeek 大模型与宝骏自研的中枢大模型为「双模部署」关系,系统后台会根据适用场景,自行调用对应的大模型。


宝骏享境会成为旗下首款装载 DeepSeek 大模型的车型,当用户询问的问题比较简单时,则有「中枢大模型」进行处理、响应;当问题比较复杂,则会切换至 DeepSeek 进行解答。

宝骏云海、悦也 Plus 等车型未来也可通过 OTA 升级得到 DeepSeek 赋能,但具体时间未公布;现阶段宝骏用户可以在个别城市报名参加先锋活动,率先体验搭载 DeepSeek 大模型的宝骏灵语智舱。

智己:国产 AI 齐上阵

据财联社报道,智己汽车已在智能座舱领域深度引入 DeepSeek 大模型

不过和其他的车企做法不同,智己还一并引入豆包、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并通过深度联合训练的方式,来构建「插拔式 AI 矩阵平台」。

顾名思义,「插拔式 AI 平台」能通过统一的接口,接入多个不同的 AI 大模型,并根据不同场景在不同的 AI 大模型中进行切换。

智己汽车并未明确指出 DeepSeek 大模型会在哪些场景发挥作用,落地时间也并未明确告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 DeepSeek 等大模型的帮助下,智己的座舱智能,包括语音助手的理解能力理应会有较大提升。


新瓶装旧酒?

部分车企的「DeepSeek 上车」行为相当高调,但并不是所有的围观者都买账。毕竟,「大模型上车」,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

自 2023 年中开始,汽车行业已经认识到大模型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增值作用。包括语音助手融入 AI 大模型、智驾的「端到端」演变,都是「大模型上车」的具体例子。

只不过,上一阶段的「大模型上车」大多以车企的自研大模型为较量核心,不同大模型之间的性能差异,让产品体验参差不齐

比如在语音助手场景,有些品牌的语音助手在大模型的加持下依然无法理解「潜台词」,也做不到连续对话、上下文理解等,体验较差;在智能驾驶领域,大多车企都强调智驾的「端到端化」,但在真实体验中,能得到用户认可的智驾系统是凤毛麟角。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消费者自然会对 DeepSeek 上车后的体验抱有怀疑。

一方面,他们会质疑车企是否能真正发挥 DeepSeek 的强大性能,而不是徒有虚名;另一方面,尽管性能更强,但本质依然是 AI 大模型的 DeepSeek,上车后真的能让座舱体验引发「量变到质变」

面对用户的质疑,车企只能靠真实体验自证,让曾经画的「大饼」顺利落地。但同时,这或许是「AI 座舱」卖点的最后机会:如果 DeepSeek 这样的顶级大模型都无法带来体验提升,往后该卖点想得到消费者认可,难度只会更高。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