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六个女儿中,最大的赢家就是老二何家文。
何老太太一直称她为家里“最大的王牌”。
她是何家所有人眼里最完美的女孩。
何家文虽然在家里排老二,但是一直不争不抢。
前面有事时候,大姐何家丽在前面冲锋陷阵,自己只需要紧紧跟着大姐就行了。
原著中,这样形容何家文,最漂亮,最聪明。
作为家里的老大,何家丽把家里的重担都硬扛在了自己的身上,虽然何家文是老二,但是并没有吃多大的苦。
很多时候,因为何家丽的奉献,她都间接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家里的东西,都是先从老大开始的,何家文不争不抢就顺位接受了大姐的好处。
这也是何家艺为何一直嚷嚷着,二姐是家里最会赚便宜的人。
面对何家艺的挑衅,何家文从不争辩,永远是以不变来应万变。
关于未来,她的每一步都计划好了。
她不要帅的男人,也不要钱多的男人,就选对自己的好的男人,自己看对眼的男人。
陈卫国就是这样入了她的眼。
一、最大的王牌
何家文一生最主动的事情,就是自己选择了丈夫。
在粮食局系统的职工运动大会上,观赛的何家文一眼就看上了打篮球的陈卫国。
她特意跟坐在旁边的大姐,打听陈卫国的信息。
恰好这位大姐就是陈卫国大姐的邻居,看见何家文以如此中意的目光看着陈卫国,便觉得两个人可以撮合一下。
陈卫国打完球后,大姐特意把陈卫国叫到身边,介绍何家文给陈卫国认识。
何家文可是淀粉厂的厂花。
陈卫国一眼就迷上了何家文。
这时候,其实何家文已经认定了陈卫国,但就是不说破,后续也不主动。
原著中有这样一句话:
“过程不能省,这关系到未来她在家庭中的地位。”
不得不说,何家文才是最清醒的人也是段位最高的人。
她懂得拿捏人心,更懂得拿捏男人的心。
从主动示爱,到渐渐的拿捏陈卫国主动,最后先让陈卫国表白,何家文每一步都计划得完美无缺。
她看似被动,实则主动。
何常胜夫妇这边还不知道何家文恋爱的事情,另一边陈卫国已经给家里摊牌,盼望母亲快点去说亲了。
何家文确实没有缺点。
陈卫国的大姐跟何家文厂的那个大姐是邻居,不可能不打听何家文的为人。
通过陈老太太的诚意来看,何家文确实是一个好儿媳妇。
在去何家之前,陈老太太都没有见过何家文,但是她就是拿着家里两个祖传的玉镯去了。
陈老太太当即把玉镯给了何家,也就是相当于先定下了这么婚事。
这是对何家的尊敬,也是给何家文的体面。
这段婚姻,明明是何家文先动的心,可是后来步步都是陈卫国主动。
何家文成了陈老太太最满意的儿媳妇。
二、陈老太太的偏心
陈卫国上头有一个哥哥,也结婚十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孩子。
陈老太太也不满意大儿媳妇,但是拗不过大儿子,被迫承认了这个儿媳妇。
原著中这样解释道:
“当初找她,我就不同意,哪能找会计,算账那么精,算盘都打到家里来了,她给我买过一件像样的东西吗?
陈老太太觉得陶忆敏是会计,便不喜欢她。
其实这不是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陶忆敏是上过大学的,有自己的清高。
她不会说软化,也不会讨好陈老太太,加上一直没有孩子,与陈老太太的关系越来越差。
何家文进门后,陈老太太把所有的偏爱都给了何家文。
之前老大结婚时候,什么也没有。
陈卫国和何家文的婚姻,陈老太太准备家具,彩礼,应由具有。
这么多年,陶忆敏一直拿捏陈老太太,因此陈卫国没有结婚,老太太让他俩包养两个孩子。
但是夫妇俩每次答应,最后会以各种办法反悔。
陶忆敏看似聪明,实则自找麻烦。
原著中,陈卫国和何家文结婚后,老大陈克思和陶忆敏开始着急,想要领养孩子。
于是陈老太太便提出了这三条禁令。
“一不许抱男孩,二抱女孩不许抱她娘家的,三抱了我不带。”
婚后饭桌上,陈克思提出让陈卫国夫妇俩多生几个孩子,给他个养。
何家文听后,内心是很恼怒的,可是桌面上没有任何的不快,依旧笑着吃完了饭。
与其他人相比,何家文更能担待人。
当然命运也是很眷顾她的。
婚后,陈卫国和何家文在蜜月旅行的途中,何家文就怀孕了。
回到家之后,陈老太太就更喜欢何家文了。
何家文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不会当面挂脸子,也不会拂了他人的好意。
与陈老太太相处,她总是顺着老太太,说甜话,说软话,让老太太对她倍加喜欢。
反观陶忆敏,直到何家文生了孩子,才跑去老家的亲戚那里领养了一个女孩。
什么样的母亲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陶忆敏总是对陈老太太冷脸,老太太也不亲近这个女孩。
因此陈老太太的原因,何家文的两个姑姐对于何家文也是发自真心地喜欢。
婆媳没有矛盾,陈卫国也很轻松,他一日比一日地宠爱何家文。
婚姻需要经营,家庭也需要经营。
卫国和何家文这一辈子都没有红过脸。
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会说话的女人,往往决定了一个家的风水好坏。”
何家文是何家情绪最为稳定的人,从不出语伤过任何人,这就注定了她把家庭经营的更加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