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我们家的条件不如二叔,所以家里缺钱,跟二叔张过几次嘴,因此二婶总觉得我们家太会占便宜。

7岁那年我到二叔家玩,二婶给所有小孩发水果,唯独没给我。

回家后我委屈的大哭,母亲却跟我说了一番话,不仅劝好了我,还让我受益良多。



01

“又到周末了,小玲,收拾东西,二叔来接你了!”每当听到母亲这样喊,我的心就会雀跃不已。

二叔是父亲的弟弟,在市里上班,他家房子是在市中心一个漂亮的小区里,客厅宽敞明亮,阳台上还种着各种花花草草。

每次去二叔家,我都觉得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



记得第一次去二叔家,我还有些拘谨。二叔却笑着说:“小玲,你就当这是自己家,想玩什么玩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二叔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一直想要个女儿,所以格外疼爱我这个侄女。



二叔家和我们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我们家在村里,虽说也不算太偏僻,坐公交车二十分钟就能到市区。

但屋子是老式的砖瓦房,夏天闷热,冬天漏风。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母亲在附近的裁缝店做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堂哥比我大两岁,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子。他总是很照顾我,带我玩他的玩具,教我玩电子游戏。

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因为我是女孩子就把我排除在游戏之外。反而常常耐心地教我,直到我学会为止。



二婶也有正式工作,平时总是穿着光鲜亮丽的套装,画着精致的妆容。

刚开始的时候,她对我也还算和气,会给我买一些小零食,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态度渐渐变了。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二婶和邻居阿姨聊天:“他们家整天来借钱,孩子也老往这跑,多少占点便宜。”

虽然那时候我年纪小,但这句话还是让我心里难受了好久。我知道父亲确实借过二叔的钱,可每次都是很快就还上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期待每个周末。因为二叔会带我和堂哥去游乐园、看电影,或者去书店买书。

在二叔家的日子,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常常幻想,等我长大了,也要住在这样漂亮的房子里,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那天傍晚,我正和堂哥、他的同学小明,还有姑姑家的表哥表妹在二叔家的小区院子里玩跳房子。夕阳的余晖透过落地窗洒进来,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啊,婶婶回来了!”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我们一群孩子立刻转头。

二婶拎着一个鼓鼓的塑料袋走过来,袋子里装满了金黄的梨,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哇,好大的梨啊!”小明惊叹道。二婶笑眯眯地说:“这是我们一个客户送的,说是他们家自己种的,可甜了。”

二婶喊我们回家吃梨,我们几个孩子立刻围了上去,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二婶把梨子洗好,开始分,她先拿出一个递给堂哥,温柔地摸了摸他的头:“来,我们家小帅哥先尝尝。”



接着,她又分给了小明:“小明最近考试又是班里第一名呢,真棒!”然后是表哥和表妹,每人分到梨的时候,二婶都会说几句亲切的话,还会轻轻摸摸他们的头。

我也迫不及待地伸出了小手,心想:这梨可真漂亮啊,一定很甜。

但是,二婶的目光从我伸出的手上掠过,就像那里什么都没有一样。



她直接转身走向厨房,留下我一个人尴尬地站在原地,手还保持着伸出的姿势。

那一刻,我感觉世界仿佛凝固了。耳边传来其他小朋友啃梨的声音,有人在说“好甜啊”,有人在笑。但这些声音离我很远很远,远到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



我慢慢收回手,努力控制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堂哥可能注意到了这一幕,他犹豫了一下,想把自己的梨分我一半。

但二婶突然从厨房探出头来:“小帅,你的梨可别分给别人,这可是好东西。”

我低着头,假装在看自己的鞋子。但是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喉咙里像是堵了一块石头。



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自己能立刻消失,或者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客厅里的光影慢慢暗淡下来,其他孩子还在开心地玩耍,而我却感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如此明显的冷漠与嫌弃。

那种滋味,就像秋天的寒风,穿透了我单薄的衣服,直逼心窝。



02

记得那是去年冬天,父亲在工地上受了伤。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工地上的工资一直拖着没发,家里的存款所剩无几。父亲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向二叔借一笔钱。



父亲的声音很低:“1000块就行,等工地的工资发下来就还你。”二叔一口答应了,还宽慰父亲说:“咱们是亲兄弟,这点钱算什么。”

但是二婶却在厨房里不满地嘀咕:“又来借钱,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那刺耳的话语,像一根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

父亲很快就还上了钱,可是二婶看我的眼神却越发不一样了。



每次我去他们家,她总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有时候堂哥的同学来玩,二婶会张罗着煮饺子、炸春卷,但从来不会多给我一份。

最让我难忘的是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堂哥约好一起预习新学期的功课,我特意带了笔记本去。



刚到他们家,就闻到厨房里飘来一阵香甜的味道,原来二婶在煮粽子,那香味勾得人直流口水。

“妈,粽子好了吗?”堂哥闻到香味,立刻跑进厨房。二婶笑着说:“快好了,你先去写作业,一会儿端给你。”



然后她又补了一句:“记住,粽子是给你吃的,这米可贵着呢,别分给别人。”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我。我假装没听见,低着头翻开课本,但手指已经不自觉地把书页捏出了褶皱。



还有那个闷热的下午,我和堂哥在院子里玩。二婶买了冰棍回来,递给堂哥一根,又给了他的同学小明一根。

看到我期待的眼神,她却说:“你们家条件不好,少吃这些,对身体不好。”

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那种怜悯又嫌弃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个乞丐。明明我和堂哥他们一样,都是孩子,可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呢?



分梨事件发生的那天晚上,我早早地回到了家。母亲还在加班,父亲去工地收工钱还没回来,家里静悄悄的。

我钻进自己的小床,把被子蒙在头上。黑暗中,白天的场景不断在眼前重现:

二婶分梨时冷漠的背影、其他孩子吃梨时快乐的笑声、堂哥欲言又止的表情……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浸湿了枕头。



“小玲,怎么这么早就睡了?”母亲轻轻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我没有应声,却把被子裹得更紧了。脚步声渐近,床边微微下陷,是母亲坐了下来。

“宝贝,告诉妈妈,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母亲温柔地掀开被子。



我再也忍不住,扑进母亲的怀里,把今天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说着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

“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们家穷,所以婶婶才不喜欢我?为什么分梨的时候,她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母亲把我搂得更紧了,她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动作很轻柔,但我能感觉到她的手在微微发抖。

“妈妈,我讨厌自己家这么穷,不想再去二叔家了,婶婶嫌弃我,我看得出来。



每次我去,她都不高兴。上次我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她说我'一点教养都没有',可是上周堂哥的同学打翻了碗,她却说'没关系,小孩子不懂事'。”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抽泣起来:“妈妈,为什么同样是小孩子,她却这样区别对待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家……”我说不下去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母亲的脸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柔和。她轻轻为我擦去眼泪,却迟迟没有说话。我知道,她一定也在思考该如何回答我的问题。

这个夜晚显得格外漫长,房间里只有我断断续续的抽泣声,还有远处知了的鸣叫。

我靠在母亲的怀里,等待着她的回答,就像等待着一个能够解开我所有困惑的答案。



03

母亲终于开口说话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小玲,你记得咱们院子里那棵桃树吗?”

我愣了一下,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但还是点点头。那是父亲在我出生那年种下的,现在已经长得很高很大了。



“去年春天,那棵树开满了粉色的花,可漂亮了。隔壁李婶说,她家的桃树竹竿都架了好几根,结的桃子又大又多。

可我们家的桃树,虽然没人扶着,照样长得笔直,开出来的花一点也不比别人家的差。”



母亲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水,继续说:“人也是这样。有的人生来就有很好的条件,就像那些有人扶着的桃树。

但是孩子,你要记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似懂非懂地看着母亲,她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你爸爸虽然是个建筑工人,每天风吹日晒,但他从不偷工减料,工地上的师傅都说他做事认真。

我在裁缝店虽然工资不高,但每一件衣服我都用心缝制。我们靠自己的双手正正当当地赚钱,活得有尊严。”



“可是妈妈,婶婶她……”我还想说什么,母亲却轻轻打断了我:“婶婶对你的态度,是她的问题,不是你的错。你没有任何需要感到羞愧的地方。”

母亲把我搂进怀里:“以后你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生气,也不要难过。



你要用你的表现告诉大家,一个人的品质和家庭条件无关。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将来用你的成就来证明自己。”

我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心里突然亮堂起来。是啊,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自卑呢?

“还有啊,”母亲话锋一转,“你看那些最名贵的花,往往开在最高的山上,经历了风霜雨雪才开得那么美。

我们家的条件是艰苦了点,但这些困难也许正是老天给你的历练。”



窗外的月光不知不觉变得明亮起来,照在母亲的脸上,我发现她的眼角有些湿润。

但她的笑容却那么温暖,让我感觉整个世界都不那么冷了。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一名大学教师,在省重点大学教书。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莘莘学子求知的眼神,那个没有分到梨的下午就会不期然地浮现在脑海中。

那天晚上母亲的话,成了指引我成长的明灯。上初中时,我每天都是班里最早到校的学生,就为了能多看会书。



高中时,我放弃了所有娱乐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最终,我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

记得高考成绩公布那天,父亲难得喝了点酒,母亲的眼睛红红的,但脸上的笑容比春天的桃花还要灿烂。



二叔特意从市里赶来,送了我一个漂亮的行李箱。让我意外的是,二婶也来了,她的表情有些尴尬,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悔意。

上大学后,我勤工俭学,做家教、在图书馆兼职,不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不用家里操心,还每个月都能给家里寄些钱。研究生毕业后,我婉拒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选择了当一名教师。



现在,每当我看到家境困难的学生,总会想起当年的自己。我会告诉他们母亲教给我的道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家庭背景,而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品德。

去年,我资助的一个贫困生考上了研究生。他激动地对我说:“老师,您让我明白了贫穷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听到这话,我的眼眶湿润了。那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多年前在月光下开导我的母亲。

是啊,就像那棵桃树一样,即使没有人搭着竹竿,我依然能够笔直地生长,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那个没有分到梨的下午,不再是一段伤心的回忆,而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课。

它教会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如何面对困境、超越自我。

现在,每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都会想起母亲的话:

“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用自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这大概就是生活给予我最好的礼物吧。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