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那是1978年,我刚入伍不久,随连队去山区修路,没想到却被当地的老乡相中,非要我当上门女婿。

说来也巧,这一修路,不光修出一条通向山外的大道,还修出我这一辈子的姻缘。

现在想起来,人生的转折就是这么奇妙,明明是去当兵报国,却歪打正着,找到了真爱。



01

那是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我永远记得那天早上,父亲难得地放下了生产队长的工作,送我去村部报名参军。

“当兵是好事,咱们老陈家终于出了个军人。”父亲的脸上难得露出笑容,“要记住,当兵不是为了混日子,是为了保家卫国。”



从小,我就看着父亲带领全村人披星戴月地干活。他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那时的我,刚满十八岁,血气方刚,听说参军能学本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虽说是七七年入伍,但我们这批新兵要等到七八年才能正式分配,所以大家都叫我们“七八年的兵”。

新兵训练的日子,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这么规律地生活。叠好“豆腐块”似的被子,列队出操,一天的训练才刚刚开始。



记得有一次,指导员让我们每个人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看看谁的字写得好,能去当文书。

轮到我的时候,我提笔写下几个字。没想到,这几个字引来不少人的惊叹。

“小陈,你这字写得不错啊!”班长拍着我的肩膀说,“看来你小子有戏,说不定真能去当文书。”



那时的我,心里打着别的算盘。我最向往的是开着军车奔驰在大路上,或者是当个英姿飒爽的侦察兵。

可天不遂人愿,我却被分配到了工兵连。说实话,当时心里挺失落的。工兵连意味着要去修桥铺路,和我想象中英雄般的军旅生活差距太大了。



回到宿舍,我坐在床边发了好一会儿呆。晚上,班长看出了我的心事,过来开导我:“小陈,修桥铺路怎么了?那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再说了,工兵也是要打仗的,战场上,没有工兵开路,前线部队怎么打?”

班长的话点醒了我。是啊,军人的使命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想通后,我很快调整了心态,开始认真学习工兵的各项技能。测量、爆破、架桥,每一样我都苦练,不给这身军装丢脸。



没多久,我们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去山区帮助当地修建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那是个偏僻的山村,从来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每逢下雨,山路泥泞难行,村民们去县城卖东西,都要走上大半天。

记得刚到山村那天,天还蒙蒙亮。我站在村口的山坡上,看着脚下蜿蜒的羊肠小道,心里涌起一股使命感。这一次,我们要让这条千百年的小道,变成一条宽敞的公路。



“同志们,快来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一大早,就有村民端着热气腾腾的水壶来慰问我们。

其中有个四十来岁的汉子特别热情,大家都叫他王大叔。他家的田地就在村口,每天都要经过我们施工的地方。



“当兵好啊!”王大叔经常这么说,“我就喜欢你们这些当兵的小伙子,可惜我生的都是闺女。要是能找个当兵的女婿,那就太好了。”每次听到这话,我们都笑着打哈哈。



修路的日子特别辛苦,山区昼夜温差大,早上干活,手指头都冻得发麻。到了中午,太阳又毒得很,晒得人头晕眼花。

但我们没有一个叫苦的,因为看到村民们也在帮忙,有的挑石头,有的运沙子,大家齐心协力,就为了这条路能早日修成。



有一次下大雨,山上的泥水往工地上冲,眼看着就要把我们堆好的石料冲走。我和战友们二话不说,冒着大雨跳下去筑坝导流。浑身湿透了也顾不上,一直忙到半夜。

第二天,村民们知道后,专门做了几锅姜汤送来。那种军民鱼水情,至今想起来还暖在心头。

慢慢地,我发现这份工作其实很有意义。每推进一米,就意味着村民们到县城的路程缩短一分。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修路的日子,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光。虽然每天都累,但却感到无比充实。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不仅修建了一条路,更在村民心中架起了一座桥。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站在工地边上,看着星空发呆。山里的夜晚特别安静,能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

我想起了父亲的话,也想起了自己的初心。或许,这就是军人的使命吧——为人民做实事,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



02

修路进行到第三个月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按照原定的路线图,公路要从王大叔家的良田边上穿过。那是一块上好的水田,年年都能种两季稻子,是王大叔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天,我正在测量路线。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未散去,我就背着测量工具来到工地。



掏出图纸仔细研究时,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按原计划修,不仅要占用良田,还得在这里修一个大转弯,既增加了工程量,也会影响后期的行车安全。

“小陈,这么早就来了?”王大叔经过,笑呵呵地跟我打招呼。看着他佝偻的背影,我心里一阵难受。这块田地,承载着多少农民的心血啊。



我决定重新测量地形,寻找更好的方案。整整一个上午,我在周围的山坡上爬上爬下,直到衣服都被露水打湿。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如果把路线往北偏移二十米,沿着山脚绕一个小弯,不仅能避开良田,还能减少土方工程。



“报告连长,我有个建议。”当天晚上,我拿着重新绘制的路线图,来到连长帐篷。我心里也没底,毕竟更改路线是个大事。

连长认真听完我的汇报,仔细查看了地形图。他沉思片刻,一拍大腿:“好!就按你说的改!就得为老百姓着想。”



第二天一早,我正在新路线上打桩,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同志,喝口水吧。”回头一看,是王大叔的大女儿雅芳。她穿着一件浅蓝色的粗布衣裳,提着一个搪瓷茶壶,羞涩地站在那里。

“谢谢、谢谢。”我结结巴巴地道谢,感觉脸上发烫。这是我第一次跟雅芳说话,她清秀的面庞和温柔的眼神,让我的心怦怦直跳。



后来,王大叔知道了路线变更的事,特意来找我。他拉着我的手,声音有些哽咽:“小陈啊,你这孩子,真是个好人啊!”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军民一家亲”。我们不仅仅是在修一条路,更是在用行动传递着军人的为民情怀。

那天,我正在工地上测量数据,王大叔突然来找我,说是有要紧事相商。



他支支吾吾半天,终于说出了来意:“小陈啊,我看你这孩子实在,为人也懂事。我家雅芳今年刚好十八岁,你们年龄也般配……”我一听这话,顿时愣在原地,手里的铅笔“啪”地掉在地上。

“要不,你就留在我们村里,当个上门女婿?”王大叔的眼睛亮晶晶的,“我这一辈子就生了三个闺女,就指望个好女婿继承家业。你放心,我家那十几亩地,以后都是你们的。”



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说实话,我对雅芳也有好感。

每次看到她提着水壶来工地,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但是,我还要服兵役啊!

“王大叔,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鼓起勇气说,“但我现在还要服役,而且还想继续在部队深造。您把雅芳许配给我,我怕耽误了她。”



王大叔却不死心,又去找了连长。那天晚上,连长把我叫到帐篷,语重心长地说:“小陈啊,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部队有部队的规矩”

最后还是雅芳来解了围,她找到王大叔说:“爹,我不想让小陈为难。他是个好军人,应该让他施展抱负。”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既感动又愧疚。雅芳懂事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难以释怀。

那段时间,每次在工地上远远看到她,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生怕和她打照面。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又怎能真的对她无动于衷?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她清澈的眼神,想起她给我递水时羞涩的模样。这种感觉,让我既甜蜜又痛苦。

在连长和雅芳的劝说下,王大叔终于放下了这个心思。但我知道,这件事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它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发芽、生长。



03

转眼间,修路的任务已近尾声。那条崎岖的山路,在我们的努力下,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公路。记得最后一段路基浇筑完成那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通了,终于通了!”村民们站在新修的公路上,有的摸着光滑的路面,有的激动得直抹眼泪。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临走前的那个傍晚,我一个人站在工地上,看着夕阳把新修的公路染成金色。三个月的时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我们的回忆。

山坡上那棵歪脖子松树,就是我们经常乘凉的地方;路边那口小水井,放着村民们每天给我们准备的凉开水。



“小陈,等等!”正当我收拾工具准备回营地时,王大叔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提着一个竹篮,“这是家里特意为你们准备的饯别饭。”

我连忙摆手:“王大叔,这怎么行?我们是来帮忙的,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咋就不行了?”王大叔执意要塞给我,“你们是人民子弟兵,我们是老百姓,这点心意还不能表达?”



就在我们推让之际,王大叔趁机往我军装口袋里塞了个东西。等他走后,我掏出来一看,是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字条,上面是雅芳清秀的字迹:“小陈同志,我愿意等你。”

那一刻,我的心狠狠地颤了一下。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真挚的感情啊!我悄悄把字条贴身收好,它的温度,仿佛能透过军装传到我的心里。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要启程了。全村的人都来送行,敲锣打鼓,场面十分热闹。雅芳站在人群后面,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又很快错开。她低着头,但我看见她的眼角有泪光闪动。

装备车一声汽笛,我们依依不舍地跟村民们告别。车子缓缓启动,我回头望去,看见王大叔举着手,久久不愿放下;

看见雅芳站在路边,不停地擦着眼泪。渐渐地,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变得模糊,最后消失不见。



时光飞逝,转眼4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军校,毕业后被提干,还在原来的部队服役。

雅芳的字条,一直贴身保存在我的笔记本里,纸都泛黄了,字迹却依然清晰。

我终于鼓足勇气,向王大叔提亲。这一次,我是带着组织的介绍信,还有对雅芳的深深思念来的。

王大叔听说我已经提干,高兴得合不拢嘴:“好啊好啊,我就知道你小子有出息!”



雅芳还是那么羞涩,但眼神里的坚定让我感动。这4年,她真的等了我。她告诉我,每次听到有军车经过,她都会跑到路边看看,是不是我回来了。

我们的婚礼就在村里办的,格外热闹。乡亲们都说,这是他们见过最有意义的婚礼:新郎是帮他们修路的解放军,新娘是村里的好姑娘,这姻缘就是架在这条公路上的。



婚礼上,已经有些醉意的王大叔拉着我的手说:“小陈啊,你不仅给我们村修了一条路,还做了我的好女婿,这是我们村的福气啊!”

多年后,我们的孩子问我是怎么认识妈妈的,我就会指着村口那条公路说:“那是一段特殊的姻缘,始于一条路,牵着一份情,续写一生的故事。”



至今,我还珍藏着那张泛黄的字条,那是我们爱情最好的见证。有时候,雅芳会笑着说:“你呀,就是太死心眼,连张字条都舍不得扔。”而我总是说:“这不是普通的字条,这是咱们的定情信物啊!”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