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反华在美国属于“政治正确”,但哪怕历数美国46任总统,拜登也是最疯狂的那一个。
甚至就在下台前不到一个星期,拜登还对中国放出一个狠毒的大招,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只不过,即便拜登反华如此卖力,但最终却落得下场惨淡,没能为几十年的从政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样是反华,拜登和特朗普有何区别?为什么说拜登是反华最疯狂的?4年任期下来,拜登的成绩如何?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最反华的总统
就在拜登下台前,美国政府官网发布《拜登-哈里斯政府一项关于人工智能扩散的临时最终规则》,规定了美国企业向大多数国家出售芯片的算力上限。
其中,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AI芯片销售限制,再一次把对华芯片限制拔向了新高度。
这项新规有多严格呢?
光是文件页数就高达120页以上,美国甲骨文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甚至直接表示,该规则“将美国公司的全球芯片市场缩小了80%”。
事实上,为了打击中国,疯狂的拜登下过不少狠手,这次芯片制裁只是其中的一招而已。
比如去年12月,拜登政府就宣布了全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把140家中国实体列入贸易实体清单,也就是所谓的“黑名单”。
同时,美国政府还对中国制造的成熟芯片展开贸易调查,试图对华实施惩罚性关税。
总结下来,拜登当了4年总统,还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对台军售和免费援助军火的最高记录,其中包括临战状态下才应该使用的“总统提用权”,免费援助台湾军火。
单单这一项,拜登就花费了超过600亿美元,比台湾4年的军费开支总和还要多。
所以要论反华,特朗普在拜登面前纯属“弟中弟”,二者的力度几乎不在一个量级,手法更是有着根本性区别。
同样反华,两种手段
相较于特朗普的“大张旗鼓”,拜登反华做得更隐蔽,也更具有战略意图和系统性得多。
以贸易战为例,当初特朗普发起贸易战时是怎样做的?
主打一个“大而全”,特朗普嘴上说着要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下手时就对价值3600多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说到做到。
而等到拜登上台后,除了维持特朗普之前的政策之外,还进一步做了细化:
对一些重点领域,比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等等,着重提高了关税水平。
从这一点上不难发现,拜登反华要更具针对性,同时战略意图也更明显。
再比如手法上,特朗普更多是“单打独斗”,拜登则积极拉拢盟友,来共同对华施压。
大家可能也知道,对于所谓的“盟友”,特朗普向来是不屑一顾,第一任总统任期时,就曾向北约索要保护费,否则就威胁退群。
所以当遏制中国产业发展时,特朗普一般也都是单独行动,很少与盟友协调。
而拜登则大不相同,一直在积极拉拢盟友对华采取统一立场,比如臭名昭著的G7峰会。
尤其是在半导体产业上,拜登不光自己亲自下场,还拉来了小弟日本,限制对华半导体原材料的出口,还威逼荷兰,限制对华光刻机出口。
一个是全凭美国自己,一个是全面施压,哪个对我们造成的压力更大可想而知,而这也是拜登的高明之处。
不过,尽管反华如此疯狂,但拜登最终却没能赢得美国人民的青睐,被特朗普从总统宝座上拉了下来,并且还吃了个“大败仗”。
下场惨淡
这次拜登不仅输掉大选,而且民主党还在7个摇摆州里被“剃光头”,可以说是民心尽失,美国老百姓早就忍得够够的了。
明明拜登告别演讲时,还自称为“美国的救星”,怎么会落得这种结果呢?
追本溯源,还是经济上出了问题。
虽然从明面上看,这4年来美国GDP飞速增长,别提特朗普了,哪怕是把之前的45任总统全拉出来,单论GDP增速拜登都是无敌的。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数据、美债规模的飙升,都表明美国经济远不是看上去那么光鲜靓丽。
自打拜登上任以来,物价累计涨幅高达19.4%,而之前特朗普折腾了4年,美国物价也不过累计上涨了7.8%。
更要命的是,就连哈里斯也承认,这4年美国面包价格涨了50%,碎牛肉价格涨了近50%,鸡蛋价格累计涨了46.8%,婴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价格涨了30.1%。
另外房租涨了31%,油价涨了34%,衣食住行里3样都涨翻天,远超美国人工资的上涨幅度。
也就是说,4年时间下来,美国老百姓工资的购买力反倒下降,日子变得更难过了。
这证明了什么?
证明拜登对华政策并没能取得预期的成功,恰恰相反的是,因为反华的力度空前,老美自己也受到了巨大反噬,美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拜登输掉大选,下台退位让贤一点不冤。
同样是反华,但特朗普和拜登的手段不同,拜登要“阴险”得多。
只不过,尽管拜登千方百计遏制中国产业发展,最终结果却证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是说说而已,拜登付出了应该付出的代价。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