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雅洁 杨雪
在今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市气象台副台长、副高级工程师张源源带来了《关于加强精细气象护航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她建议,气象应融入低空经济治理体系,统筹谋划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应统一规划全市低空空域航路,另进一步突破低空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来提升低空航行气象服务能力。
张源源表示,在低空经济时代,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适飞空域、时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对于气象赋能低空经济发展,张源源建议,气象融入低空经济治理体系,统筹谋划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在低空飞行安全保障领域,气象条件贯穿于低空航空器制造流程、适航审定程序、飞行管制执行以及空域规划划分等各个关键环节,精准高效的气象保障服务是低空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应将气象融入青岛低空经济治理体系和低空经济联盟,将气象相关工作纳入低空经济监管事项,同时,加强与联盟各成员单位间的协同联动,推动气象深度融入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体系的制定实施,完善低空经济气象基准线标准体系建设,并加强低空气象监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统一规划全市低空空域航路,发挥精细气象数据保障低空飞行安全。重视对低空航行基础设施和航行条件的安全评估工作。在航路和飞行起降点规划阶段,结合青岛地形地貌、障碍物分布以及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等,绘制全市高精度低空资源区划图谱。对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统一规划并发布全市低空空域航路网。同时,积极谋划低空经济气象服务标准,划分不同的气象适航等级以及适飞航道。对于气象条件优良的空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提升低空飞行的流量与活动频次;针对气象条件复杂多变乃至恶劣的空域,则严格实施限制低空飞行的管控措施,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快突破低空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低空航行气象服务能力。引导科研院所开展对低空天气智能监测感知和预报预警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大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站网投入力度,创新研发百米级“小区尺度”的三维立体智能气象AI大模型,结合数值模式和人工智能,发展通航机场及其一定范围内的低空风切变、低空湍流、低云、低能见度的分钟级短临预报技术和分级智能预警技术,提升针对通航机场起降通道的低空风切变与湍流的预报预警能力。开展雷雨、大雾、大风、冰雹等高影响天气风险预警,为起降服务、安全飞行等提供精细化气象数据服务。
提升跨部门低空智能综合监测指挥决策能力,构建集三维地理信息、航空器、气象、低空飞行安全运行等“一站式”数字化管服系统,实现低空航空器姿态、运行、航线、起降及气象情报的统筹、协调、支撑、管理、服务等数字化指挥调度,为低空起降和飞行安全提供全方位决策支撑,推动低空经济的安全化、智能化发展。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