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春节档,“哪吒2”无疑成为了票房神话。
短短7天票房突破50亿,有平台预测票房甚至超过100亿。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饺子,不仅亲自为电影中的“土拨鼠老大”配音,还被网友们戏称为“最变态的导演”。
02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生于四川泸州。
原本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高材生,却在大三时毅然决定弃医从艺,一头扎进动画行业。
有人以为他家境优越,能随意选择人生方向,但事实恰恰相反。
03
毕业后,他辞去了广告公司的工作,回家“啃老”三年,依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度日,每天省吃俭用,只为钻研动画制作。
这期间,他用二手电脑和盗版软件,自学三维动画软件Maya,甚至连网游都舍不得玩,只靠蹭朋友的网络学习。
04
很多人羞于提起自己“啃老”的经历,但饺子坦然承认,甚至感激母亲的包容。
也正是这段“闭关”时光,让他打磨出了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一举拿下30多个国际大奖。
2008年,这部作品让业内看到了他的才华,也让他迈出了动画生涯的第一步。
05
然而,才华横溢并不代表成功。
在《哪吒1》之前,中国动画行业,还停留在“低幼向”“山寨风”的刻板印象中,没人相信一部国产动画,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双赢。
06
饺子顶着巨大的压力,带领团队硬生生磨了5年,期间剧本修改了66稿,哪吒的造型推翻重做了100多次.
配音演员吕艳婷,甚至因为用极低的声线录制哪吒的声音,导致声带几乎失声一个月。
就这样,一个“魔童”形象从零诞生,并以50亿票房的成绩,改写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
07
《哪吒1》的成功,让饺子得到了认可,但也让他背上了巨大的包袱。
如何超越自己?
如何在“第一部的成功”之后,再次创造奇迹?
他选择消失五年,闭关死磕《哪吒2》。
08
这五年里,他的头发白了一半,团队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展到4000多人,特效镜头高达1900多个。
他们用最变态的严苛标准,打造出国产动画史上,最精细的画面。
申公豹仅5秒的变身镜头,特效团队打磨了两个月;
敖丙的冰系技能,为了达到极致效果,团队专门跑去哈尔滨,零下30度的地方采风。
哪吒的打戏,动画师们反复研究武术动作,甚至有人因为过度研究动作捕捉,练出了肌肉记忆。
09
有人说,饺子是个“细节怪”,是“中国最变态的导演”。
但也正是这种变态的执着,成就了《哪吒2》的惊艳回归。
10
如今,哪吒2票房一路飙升,口碑炸裂。
有人感慨:“大家不是不爱看电影了,只是不爱看不用心的电影。”
这话没错。
哪吒的成功,不只是动画电影的胜利,更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又一次突破。
11
饺子说:“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
在这个快餐化、流量至上的时代,饺子用五年时间,赌上自己的一切,只为做好一部动画。
他的坚持,不仅仅让哪吒成为票房传奇,更为中国动画电影闯出了一条新的路。
当年那个在小房间里啃老三年的年轻人,如今已经站在了中国动画的巅峰。
但他依然低调,依然死磕,依然选择“闭关修炼”,用最笨的方法,走最远的路。
12
有人问:如果哪吒2突破100亿,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真正的好电影,永远不缺观众。
它意味着,中国动画,不再是别人口中的“低幼向”。
它意味着,那些愿意死磕、愿意沉下心来做内容的人,终究会赢。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曾经喊出的这句话,也正是饺子的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