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理想中,到了中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一切都趋于稳定;

可现实是,剧增的工作压力,嗷嗷待哺的儿女,日渐老去的父母,还有摇摇坠坠的身体……

到了中年以后,生活兵荒马乱,健康、工作、亲人……都变得岌岌可危。

人也更加焦虑恐慌,紧绷内耗了。

那这一切,可有什么解法?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给出了一条治愈中年人烦恼的路——跑起来。

他就是拥有40年跑龄,每天都要跑上1—2小时,《跑步的力量》的作者斯科特

他说,“我深深陶醉于跑步对我的影响,那种走出家门,只需30分钟就能带着活力、充实和愉悦感回家的感觉,实在是太神奇了!”

人到中年,如果能跑起来,你就赢了。


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瑞迪曾说:

“运动最关键的作用,是强健或改善大脑。”

《跑步的力量》的作者斯科特,在书中的一项研究就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者们组织了两组人员,一组是22位铁人三项运动员,另一组是20位平常有氧运动很少的人。

研究人员给受试者们发布一项枯燥但要求极高的任务——要求在一个小时内,在漆黑的电脑前对不定时出现的红圈做出反应。

整个测试下来,平均需要对400个圆圈作出反应。

而这一个小时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和大脑活动,发现:

运动员无论是在任务的精力分配还是对任务的响应准备方面,都具有更强的大脑活动。

“因跑步而聪明”成为一句事实。

斯科特也说:“你的专注力和执行力,会越跑越强。”


另一项国外研究也证实:一旦进入跑步的最佳状态,你的大脑似乎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美国小说家奥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每天下午,她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去花园跑步,写作思绪就会变得更流畅。

据她自己所说,“跑步对于从事孤独又繁重的工作特别有帮助。”

跑步好像让她的意识变得宽广,能够用类似电影或梦境的方式来想象自己写的东西。

另一个我们熟知的人物苏东坡,也有这样的经历。

他曾给自己的好友程正辅写过一封信:

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

大致意思是,他每天早晨都要跑上五公里,气喘时就慢下来,气息平复后又加速,直到整个身体活络,四肢舒畅。如果能长期坚持,自会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想必,这也是为什么苏东坡虽一生受挫,却始终不被打败的原因之一。

所以,越到中年,工作力不从心时,不妨做做运动,下楼跑个步,从1公里,到3公里,到5公里……

跟着呼吸的律动,让僵硬的大脑舒展,不动声色之间,活跃出许多新的想法。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最惬意的时光?

高赞回答说:“在清晨或深夜的公园里,跑上几圈,暴汗一场,回家再洗个热水澡。”

哪怕前一秒为工作奔波劳累,因生活困顿无解,只要跑上一圈,不亚于经历了一场精神排毒。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担任金山总经理时,遭遇了来自微软的攻击。

很长一段时间,他夜夜翻来覆去,焦虑地睡不着觉。

一次偶然,他发现跑步可以改善心情。

为了排解郁气,他便每天下午跑步五公里。


斯科特在《跑步的力量》中写道:

跑步,不是为了快,而是为了快乐。

有一段时间,他父亲患上了很严重的脑神经疾病,无法走路,无法自己吃饭,也不能说出连贯的句子。

而自己又刚刚失业,也才结束一段痛苦的关系。

情场失意,工作失意,家人身体欠缺……

那段时间,他得了抑郁症,在社交上变得孤立无援,也很少见朋友或家人。

甚至他一度认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快乐的人。

后来,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朋友参加的马拉松比赛的视频,也看到了跑步给朋友带来的改变。

斯科特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于是,在接下来的16周里,他每天坚持跑步,努力成长为一个“跑者”。

渐渐的,他从抑郁无助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正如他自己所说:

当我特别焦虑的时候,跑步固有的重复律动,让我得以专注内在并找到平静——这是一种在移动中产生的冥想。

其实,这正是跑步给人带来的能量。


就像前不久《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里提到的一点。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运动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作为替代方案。

特别是像步行、慢跑、瑜伽这类运动,它们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心理和药物治疗相媲美。

很喜欢一句话:跑步,是中年人身心健康的快乐处方。

如果你想摆脱中年焦虑,没有比跑步,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了。

只需要你迈开腿,往前跑,心中积压的各种愁绪,就能一点点解开。

只要你能把跑步坚持下去,就很容易精力充沛,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


听过一句话:唯有运动,能逆转人生走向。

《跑步的力量》中提到一个关于拉斯本的故事。

拉斯本是一位工程师,因为工作性质,渐渐沾上酗酒的恶习。

连他自己都说:

至少有10年,我什么运动也没做。 我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沮丧,开始酗酒,状态每况愈下。 我遇到了人际关系问题和生存危机,被打入了谷底。

后来,他被女友要求戒酒,才开始通过跑步,转移对喝酒的注意力。

坚持一段时间后,他意识到跑步或许能够改变自己的状况,于是,开始疯狂地跑步。

最后,他不仅很快摆脱酗酒的恶习,饮食也变得规律起来,人际相处也十分融洽。


书里有一句话:

“运动能让你上瘾,也能帮你戒瘾。”

跑步,表面是燃脂健身,内在却让人产生对抗上瘾性行为的能量。

很多人,因为跑步戒掉了酗酒、玩手机、熬夜等坏习惯,逐渐变得自律。

或许,这就是跑步的魅力所在。

特别认同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真正决定你生活品质的,其实是你自己。

人到中年,跑步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01.先跑起来,哪怕只是1公里

先跑起来,不拘泥于一分钟、三分钟……还是1公里、2公里……

最重要的是,动起来。

然后,再一步步积少成多,去挑战更多的里程。

试想一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雾,你鼓起勇气,穿上跑鞋,推开大门,站在跑道上。

那一刻,你的人生其实已经发生了改变。


02.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无论什么人,其实都有一个圈子。

打工的圈子,讲的是闲事,拿的是工资,聊的是明天;

干事业的圈子,谈的是机遇,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一年,十年;

如果,你想跑步,最好也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的队友。

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先生,讲的那般:

不要犹豫,尽早认准大方向。 消灭选择,义无反顾,认定自己,然后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你会跟着这个圈子不断地往上走。


03.设定目标,循序渐进

很多人不能坚持跑步,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开始设立的目标太高。

任务很难完成,大脑会告诉你:“算了,你根本做不到......”

正确的做法是,将目标简单化。

比如,每周跑步2次。

当稳定后,再逐渐加码,每周3次,每天1次......

如此,你每天都能沉浸在完成目标的快乐中,大脑也会时刻提醒你:“酷,我又更进了一步!”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人虽渺小。人生虽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人到中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决定未来。

走过半生,或许新的一年,生活依然彷徨迷茫。

但当你尝试跑步时,就开始重新拿起命运的钥匙,解开中年人的枷锁。

新的一年,也注定会有些许改变。

点点右下角的,愿余生,多动动,多跑跑。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推荐:《诗经》

作者 | CC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