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是惯犯!修车厂是惯犯!就连背后公司也是惯犯!”
2月4日,广东阳江新墟服务区发生了一起“割胎诈补”事件。
员工王某用利器划破车主轮胎后“热情推销”高价补胎服务的行为,瞬间点燃了群众的怒火。
然而这看似是个体犯罪,但深挖其背后公司的商业版图与历史劣迹,却让人细思极恐。
随着背后大公司的曝光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这或许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黑色生意”。
割胎诈补竟是产业链?
早在2024年4月,同一服务区就发生过“撒钉子扎胎”事件,车主被迫花费4400元更换轮胎和轮毂。
更讽刺的是,汽修厂员工王某此次作案手法与一年前如出一辙。
先破坏,后“救援”,利用车主在高速服务区的无助感,坐地起价,牟取暴利。
事情发酵后不少网友现身说法,直言此地早有恶名,平常走高速都绕着这里走,可见不是偶然事件。
有人揣测这根本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企业默许的商业模式!
原本是无人信的,但细扒修车厂背后公司后,让人不得不怕。
谁能想到涉事员工所在的湖北卡速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竟然已经成立十年之久了。
网友发现公开数据中,卡速保员工平均月薪竟高达2万多元,远超行业水平。
一家小微企业的员工为何能拿到如此高薪?答案或许藏在“补胎费”的灰色账本里。
小米车主维权沟通时,修理厂老板不小心说漏嘴这事不是第一次。
而从媒体曝光的视频来看,他那店里竟然还有很多被换下来的新轮胎,很难不让人怀疑都是用这种“诈补”的方式得到的。
他做的这些事,背后的卡速保公司究竟知不知道,那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这修理厂可是他承包的。
再联想到那远超同行的工资水平,受害车主不免多想。
要是这次他若未察觉轮胎被划,极可能被迫支付数百元补胎费甚至数千元换胎费。
而类似案件中有车主爆料,仅补胎就被索要600元,远高于市场价。
更值得警惕的是,卡速保的200多家门店遍布全国高速服务区、国道、物流园,号称“中国最大的公路汽车售后服务连锁品牌之一”。
以200家门店日均“服务”10辆车计算,卡速保的灰色收入堪称暴利!
可这种“创收”建立在威胁车主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要是没发现轮胎异常,高速爆胎的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赚得不是钱,是司机的血!”
好在机智的小米车主将此事宣之于众,嫌疑人也被抓了,只是后续有一些事能不能解决很难说。
背后危机何时灭
事件发酵后服务区管理方广东通驿公司迅速表态“零容忍”,并停业整顿涉事汽修厂。
然而这种“事后灭火”的套路早已被看穿,为何同一服务区的同一商户能屡次作恶?
网友质疑服务区与汽修厂是否存在利益分成?为何纵容“毒瘤”长期存在?
事件中卡速保的母公司湖北卡速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交通运输业、餐饮业、超市及旅店行业的投资,牵扯甚多。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在全国编织了一张“垄断式”服务区商业网络,将车主困在“任人宰割”的闭环中?
卡速宝在网上宣称提供“透明化服务”,却与线下门店的欺诈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线上线下“双面人设”,是否是为了掩盖其商业模式的本质?
一家修理厂不能代表卡速宝的全部,但底下运营者出现这样的问题他们也有监察失职的嫌疑。
如果靠“割胎诈补”壮大,那企业是成为不了“行业龙头”的。
我们需要的也不仅是刑拘一个王某,而是撕开整个黑色利益链的真面目,彻底整顿。
结语
卡速保事件撕开了高速服务区商业生态的遮羞布,或许所谓的“便捷服务”早已异化为赤裸裸的抢劫。
服务区管理方的监管,究竟是失职还是共谋?
若再不彻查产业链上下游,今日的“个别案例”,终将演变成明日系统性塌方的导火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极目新闻、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