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讽谏大儒冒广生来到了北京和自己的儿子团聚,这一消息被周总理得知,并且亲自前往探视。周总理此行还带来了另一个消息,那就是毛主席希望和冒广生老先生一起谈话。
毛主席早就想见一见这位元世祖忽必烈的后裔,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这么想见到冒广生呢?冒广生为什么又被称为讽谏大儒呢?
儒学家冒广生
冒广生的祖上,因为封建王朝走向了衰落,于是隐姓埋名从北方辗转到了南方生活,从而就将原本的蒙古姓氏,改为了冒姓。到了冒广生祖父这里的时候,冒家和山阳的周家结识,而冒广生祖父所结识的周家人,正是周恩来的祖父。
冒广生虽然在清朝时期,但是他却因为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心中充满着救国情怀,并且对于革命也是非常支持的。冒广生在清朝灭亡之后,就对于历代的封建王朝灭亡的教训做了深刻的反省。
抗日战争期间,冒广生不顾生活上的困难,继续为国家的文史工作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他担心中国会因为这场侵略而受到严重的创伤,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不能停止在这代人的手里。
他将这些珍贵的文史资料,妥善地保管起来。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又继续在旧政府的文史单位中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
当时解放军进入到了上海,冒广生因为旧政府的覆灭从而失去了原本的工作,他本就比较清贫的生活,更加的困难。当时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得知了这一消息,决定出手帮助自己的这位老朋友。
陈毅元帅和冒广生两人,早在抗日战争的时期,就有过一段深厚的友谊,当时陈毅元帅还担任着新四军的军长。当时陈毅元帅亲自登门拜访,不仅用自己私人的一些微薄的积蓄帮助了冒广生解决燃眉之急,还推荐他担任上海市政府一些文史职位。
冒广生再次获得了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也逐渐稳定了下来。自那之后,陈毅元帅隔三差五地就会前去拜访冒广生先生,两位老友总是无话不说,冒广生也因为陈毅元帅和一些老友的陪伴,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随着陈毅元帅职务的调动,他回到了北京工作,冒广生和陈毅也因为遥远的距离而无法相见,老友之间的思念,还有逐渐孤寂的生活,使得冒广生萌发了前往北京和自己儿子团聚的想法。
而陈毅元帅得知此事后,就立马派人将冒广生接到了故宫博物院中,陈毅等人和冒广生一起在故宫博物院畅聊起来,几位老朋友的相聚让冒广生非常开心。
当时冒广生关于当前的局势,还有目前的一些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还被登上了《人民日报》,毛主席当然也看到了报纸上的内容,他也被冒广生的见解还有渊博的学识所吸引,于是就更加期待能够见到冒广生。
毛主席接见冒广生
其实,在陈毅从上海回到北京之后,就有推荐过冒广生,毛主席也是听陈毅的说辞还有对冒广生的一些了解,觉得冒广生老先生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颇有见解的大儒。
于是就在1956年,也就是冒广生来到北京的前一年,就对冒广生发去了想要一起畅谈的邀请,冒广生在深思熟虑之后,在1957年时答应了毛主席。
时间回到冒广生来到北京的时候,回到儿子家中的冒广生,很快就接到了上级的电话,周恩来总理将亲自来到这里探望冒广生。周总理坐车来到了冒广生家门前,当时天气炎热,但是周总理考虑到冒广生年岁已高,于是就婉拒了老先生打开风扇的热情。
周总理和冒广生先生交谈了两个小时后,周总理就因为需要操劳别的事情,于是就和冒广生告别,当时周总理还特地转达了毛主席的邀请,叮嘱冒广生毛主席想要在这几天,见一见老先生,希望先生在北京多住些时日。
冒广生听后,内心也变得激动起来,毕竟被伟大的毛主席接见,这是一个非常令人自豪的殊荣。6月30日的晚上,从中南海驶来了两辆汽车,停到了冒广生的家门前,他和儿子都被接到了中南海,冒广生也终于见到了毛主席。
冒广生知道毛主席日理万机,诸事繁忙,所以就在见面后直奔主题,冒广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讽谏大儒,他非常善于针对眼下的时政,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还有对一些政策的看法。
冒广生不仅能够指出毛病,还能够给出很好的改进和解决的办法,在和毛主席的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听完冒广生的见解,也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并且激动的说道:“不愧是陈老总说的大儒啊,有胆识、有见解真是相见恨晚啊!”
毛主席也针对冒广生的说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两人极具深度的谈话,使得冒广生听后如沐春风,冒广生针对当下的整风运动是鼎力支持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那些犯下错误的党员,是必须加以惩治的,不然就无法保证党的纯洁性。
冒广生的说法和毛主席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冒广生告诫毛主席:“主席,老朽是经历过几个朝代的人,共产党如今深得民心,又如此强大,就像一只雄狮,可是再强大的雄狮,也要留意头顶上的虱子,毕竟虱子虽小,为害大矣。”
毛主席听后,连忙告诉冒老先生:“请先生放心,我一定铭记先生所说的话。”然后冒广生先生就离开了中南海,坐上了回程的汽车。
虱子虽小,危害大矣!这句话就宛如一座警钟,时时的提醒着共产党人保持着党的纯洁性,而毛主席也坚持整风运动,惩治犯下错误的人。
冒广生在和毛主席谈话结束后,不久就离开了北京,1959年,老先生逝世,享年87岁。
信源:
《毛泽东敬“讽谏大儒”冒广生为座上客》——中国知网 作者: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