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又出招了。这次,他把目标对准了全球芯片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点——台湾。特朗普可能打算对从台湾进口到美国的芯片加征高关税,甚至直接给这些台湾制造的芯片贴上100%的关税标签。这一波操作,可把岛内搞得不安宁。尤其是特朗普特别指出,台湾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上的占比高达98%,如果特朗普真的这样做,很可能让岛内相关产业链面临震荡。
(特朗普)
特朗普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他希望通过施加压力,让台湾以及其他芯片制造商将生产线搬迁至美国,从而强化美国国内的制造能力。特朗普还不忘讽刺前总统拜登关于芯片产业的支持政策,称其为荒谬的“撒钱计划”。当年,拜登可是签署了一项总额超过5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意在推动美国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提升。而特朗普显然更喜欢用关税的大棒,而不是用政府补助来达到目的。
(台积电)
针对特朗普的威胁,台湾方面迅速提出了应对措施。细看之下,这些措施似乎更像是暂时的止痛药,而非解决根本问题的灵丹妙药。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成立了专案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即时协助,并邀请厂商进行客制化的海外布局。此外,他们还计划在美国设立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以支持海外布局,并试图强化“台美”间的产业合作。
然而,这些举措是否足够有效,仍然值得商榷。有台湾民意代表直言,继续依赖美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策略,甚至批评台当局是在迎合美国的要求,而非站在台湾自身利益的立场考虑问题。
(赖清德)
现在的情况就是,特朗普可能要拿台积电开刀,损害台湾的利益,但是赖清德却一点都搞不清楚状况,甚至是鼓励台企入美,这在岛内看来,完全就是在“卖台”,一点都没有关心台湾自身的利益。
半导体对台湾而言,如同一道“硅盾”,让其似乎保有一些谈判筹码。然而,特朗普的强硬策略无异于逼迫台湾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妥协,要么冒着失去这一屏障的风险,和美方“交手”。
这种情况下,台当局的摇摆不定与被动反应显得尤为刺眼。部分声音认为,台当局应该加快采取防御策略,而非被动等待美方的要求。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