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只会为两种鞋花钱:一种买来撑面子,一种用来当里子。

重金拿下的中产战靴和排队抢来的限量款,可以当社交圈子里的谈资;平时通勤上班,一双舒服的“足力健老头乐”足矣。

最近,越来越多年轻人把斯凯奇变成“工鞋”,早高峰的地铁上撞鞋率极高。



在社交平台上,斯凯奇成了不少打工人的“淡班神器”,尤其是需要久站的岗位,一双不起眼的斯凯奇厚底鞋,就是最好的上班搭子。



曾几何时,斯凯奇在鞋圈不仅是小透明,还是被嫌弃的存在。

因为丑,斯凯奇经常被质疑凭什么那么火?如今年轻人完成了“质疑斯凯奇,理解斯凯奇,爱上斯凯奇”的闭环。



斯凯奇的逆袭从其业绩中可见一斑。2020年-2023年,它的全球销售额从46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三年涨幅近75%。

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斯凯奇,如今在运动鞋行业排位世界第三,全球市占率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



竞争激烈的运动鞋市场,斯凯奇为什么能闷声发大财?



美国足力健,成打工人加油站

别看斯凯奇是美国进口品牌,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关于斯凯奇的江湖传说却总围绕“丑”这个标签:世界上有三种鞋,好看的,难看的,和斯凯奇。

哪怕斯凯奇和《莲花楼》联名引来无数粉丝抢购,也会有人吐槽,为爱发电是真,抢到的鞋丑也是真。



因为颜值bug,斯凯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老人鞋”的代表。社交平台上很多人会将其和“足力健”等品牌放在一起测评。



今年春节,斯凯奇更是成了“鞋界脑白金”,不少人将其捧成春节孝敬爸妈的爆品。小红书上“斯凯奇父母鞋推荐”的笔记有6万条。就连斯凯奇的商家都已经“认命”,卖鞋的时候会用“孝敬爸妈”的标签引流。



斯凯奇能从“美国足力健”成为年轻人新宠,靠得是变身打工人加油站。

今年春节不管年轻人的新年战靴是什么潮牌新品,只要一开工斯凯奇才是天选工鞋。

别的运动鞋品牌按运动分类,但斯凯奇按工种分类。

厚底鞋属于“长时间站立工种”。在TikTok上,#Skechers Comfort话题播放量突破47亿次,用户自发上传的“踩屎感”测评视频里,护士、教师、服务员、奶茶小妹等人是绝对主角。



厨子则可以直接去买专为“餐饮服务”设计的鞋,比厚底鞋还多了一层防水防油不打滑的buff。



中国社交平台上自来水也不少,前台招待、快餐店服务员、后厨打工人等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都分享出自己连站12小时战绩。

迪士尼乐园、澳洲工厂,还有国内五星级酒店等企业,都会直接采购斯凯奇当工鞋。



一脚蹬系列的闪穿鞋属于“白领工种“。不管是上班通勤还是日常暴走,一秒上脚的运动鞋,都能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时间就是金钱。

对于一些需要穿西服的打工人来说,斯凯奇的运动底皮鞋就是打工人最好的伪装。

有网友分享,就算陪客户走了一天,感觉下班还能再跑个五公里加三个大跳。



年轻人一旦尝到斯凯奇的甜头,就不再甘心把它当成工鞋。一些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人,也在斯凯奇身上找到了“大牌平替”的感觉,春节旅游穿它日行2万步,不累脚也不心疼。

拥有一双斯凯奇,就等于拥有了一座打工人专属加油站。



县城鞋王,靠“捡漏”狂赚600亿

其实斯凯奇的鞋也有过颜值巅峰,短暂闯进过时尚圈。

印个s的熊猫鞋被《来自星星的你》带火后风靡全球,现在仍是斯凯奇的颜值担当。

这波颜值红利斯凯奇却没当回事,始终在“足力健工鞋”的路上头铁前行。

斯凯奇选择这条奇葩路线,其实是因为之前吃过大亏。

斯凯奇的创始人罗伯特·格林伯格,来自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城市。斯凯奇之前他还曾创立一个女性运动鞋品牌L.A.Gear。凭借一双颜值爆表的霓虹色球鞋,仅用5年就和耐克比肩,签约迈克尔杰克逊和NBA巨星贾巴尔。



然而在一次全国转播的高中联赛中,一位穿着L.A.Gear的运动员在众目睽睽之下因鞋底突然开裂而被绊倒。

这次事故后,罗伯特被当成背锅侠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

为了暴击原公司,罗伯特带着儿子火速成立了斯凯奇。

吸取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教训,斯凯奇开始不走寻常路,用“捡漏”的方式火遍全球。

1.捡漏大牌不屑的空白场景

1992年斯凯奇成立时,运动场景都被各大品牌瓜分得差不多。

耐克绑定了跑步,阿迪达斯绑定了足球,彪马绑定了网球,锐步绑定了橄榄球和曲棍球,留给斯凯奇的运动大类几乎没有。

于是斯凯奇绕开专业运动,杀入“走路”场景。Citywalk大火后,斯凯奇迅速推出新款健步鞋。



在别人宣传各种运动黑科技时,斯凯奇给自己的定位是舒适科技公司。官网还专门辟了一个技术专区,方便消费者按照需要的技术选购。



斯凯奇的很多专利技术,也是钻其它大牌的技术空子:别人宣传减震好,它死磕站得久;别人研究跑得快,它就设计让人穿得快;大牌为运动员设计鞋,斯凯奇就为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设计鞋底。

斯凯奇的打法虽然确实很像”足力健“,但确实避开了和阿迪耐克们的正面硬刚,在运动鞋圈子里站稳了脚跟。

2.捡漏大牌抛弃的“非中产”市场

近几年,年轻人早已被层出不穷的“中产鞋”包围,但仍有一群人是斯凯奇的忠实信徒,他们就是“非中产人群”。

这部分人用斯凯奇中国首席执行官陈伟利的话来说是:“以安踏李宁之上,耐克阿迪之下作为其生存地带。”



为此,斯凯奇来中国后就死磕下沉市场。

不同于阿迪耐克一来中国就抢占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地段,斯凯奇2007年进入中国时,就冲着三四线城市而来。



截止到2024年上半年,斯凯奇在国内的门店数量破3500家,覆盖超过230个3-6线城市,杀入2800个县城,就连新疆石河子这样相对偏远的城市都能看到斯凯奇的门店。

就连开大店,斯凯奇走得也是下沉路线。

斯凯奇第一家3000平的大店,选址没在北上广,而是开在了沈阳,就连亚太最大品牌旗舰店也开在成都。



为此,斯凯奇的经销商伙伴都是奥康、劲浪和雅戈尔这种,在下沉市场和偏远地区有发达的销售网络的品牌。

斯凯奇靠着极致的“捡漏”思维,进不了卡颜局却熬成了“实力派”。



中产战靴的围城,

被一双“丑鞋”攻陷

“中产战靴”几乎成了运动品牌的躺赢密码。

安踏用一只鸟两棵树三条路包围中产,成为首个破300亿的中国体育品牌。



李宁把中国李宁旗舰店开进北京SKP,和爱马仕、LV等奢侈品做了邻居。



昂跑顶着“下一个lululemon”标签进入中国,一下子成为中产新贵,一边吐槽“比打车贵多了”,一边排队将其买断货。



可见,中产化不仅成了中国运动鞋品牌提高身价的武器,也成了小众洋品牌进入中国的敲门砖。

当所有品牌都在争夺露营、滑雪、骑行等中产运动时,斯凯奇的爆火却揭示了另一个趋势:需求下沉。

斯凯奇靠一双“丑鞋”拿下中国运动鞋市场的第五席位,紧随安踏、耐克、李宁、阿迪达斯之后。

中国运动鞋市场,需要越来越专业的运动装备,但下沉市场也有下沉市场的需求。斯凯奇2023年财报显示,其中国区收入同比增长31%,其中三四线城市贡献超6成营收。



其实,在运动品牌的战场上,中产化和下沉市场早已经不是单纯对立的关系。

处于运动品牌的鄙视链顶端的lululemon,打破“不打折”的规矩,先后进入上海青浦奥莱和佛山佛罗伦萨小镇;lululemon上海比斯特购物村门店升级时,也挂上了“全场5折、7折”的牌子。



斯凯奇在搞定打工人后,近两年也开始尝试走出“舒适区”,在专业运动鞋上分一杯羹,去年还推出了专业足篮球鞋,上千的价格直逼中产腹地。

运动品牌们之所以“既要又要”,是因为年轻人需求越来越多元。

他们可以一边把高价冲锋衣穿成工服,一边用军大衣平替羽绒服;一边砸重金集齐“中产三宝”,一边把斯凯奇的工鞋捧上神坛。

面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品牌想要持续戳中消费者爽点,除了多生孩子好走路,最重要的是放大自己的圈层优势。

像萨洛蒙和斯凯奇,虽然都在颜值上有bug,但萨洛蒙靠专业性搞定了中产,斯凯奇靠性价比俘获了打工人。



如今斯凯奇的地位,已经从“美国足力健”升级为“年轻人班鞋”,但未来想提高品牌忠诚度,还需要苦练内功。

关于斯凯奇的评价一直像薛定谔的猫:有人觉得它抗造耐造,但也有人没穿几个月就坏了;还有很多人疑问,到底哪里能买到正版斯凯奇?

品牌拿捏年轻人,既要照顾面子,也要兼顾里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