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雷琦竣
甘狄英正在给炮龙上色。人民网 雷琦竣摄
一年一度的宾阳炮龙节如期而至。走进南宁市宾阳县城宾州镇甘狄英工作室内,宾阳炮龙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甘狄英正忙着制作炮龙。只见竹条在他的指尖翻飞,一条条威武的炮龙逐渐成形。
制作炮龙。人民网 雷琦竣摄
“今年的炮龙节,我们有了新的突破。”甘狄英介绍,“我们推出了黑金龙和红金龙,这两种颜色的炮龙不仅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寓意着吉祥与繁荣。”甘狄英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炮龙制作,至今已有20余年的经验。制作炮龙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经过扎龙骨、粘龙皮、画龙身、贴龙鳞、装龙珠等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他对这门传统技艺的热爱和执着。
陈新昆正在给炮龙上色。人民网 雷琦竣摄
陈新昆正在制作炮龙。人民网 雷琦竣摄
在另一处工作室里,传统炮龙制作代表性传承人陈新昆也在为炮龙节忙碌着。陈新昆是当地最年轻的炮龙制作人之一,他自幼就被炮龙文化深深吸引,在小学时就扎制出了人生中第一条炮龙。“传统技艺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我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在造型和色彩上进行了创新。”陈新昆说。通过不断钻研,他在传统炮龙的基础上制作出了各种精巧的金龙、银龙。
陈新昆制作的炮龙亮相炮龙节。人民网 雷琦竣摄
宾阳炮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千年传承。早在2008年,宾阳炮龙节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舞炮龙活动。宾阳炮龙节不仅是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也是当地群众祈福、祈愿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