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援引俄罗斯卫星社网站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只希望与中国建立公平经济关系,但不一定非要做到“惊人”。报道称,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以视频方式发言时说:“我们想要的就是公平。我们只想要一个平等条件。我们与中国有巨大的(贸易)逆差。拜登让其失去控制。他(执政时美国)有1.1万亿美元的逆差。这只是一种不公平的关系。我们需要让它变得公平,但不需要让它变得惊人。”据报道,特朗普宣称,自己对中国商品实施关税使中国向美国支付数千亿美元。



特朗普(资料图)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公平的经贸关系”。中方是否愿意与特朗普政府接触,解决特朗普所说的美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毛宁表示: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尽管中美之间有分歧和摩擦,但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是巨大的,双方可以就此加强对话和协商。

特朗普反复强调的中美不公平贸易关系,更是伪命题,此前我国海关总署就曾公开回应过,中国贸易差额是国际供需关系、产业分工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结果,与人为操控无关,“某些国家不能一边限制对中国的出口,一边又对自己的贸易差额感到焦虑,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再者说,如果特朗普真有心重振美国制造业,他也不会还没上任就滥发虚拟币捞钱,这一举动恰恰暴露出特朗普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不过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在一些领域也需要中国帮助,这也能成为我们与其博弈筹码。比如特朗普在达沃斯论坛上就表示希望北京可以帮助制止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他说:“中国对那里的局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特朗普这番话,与泽连斯基一直以来的表态基本算是异曲同工。都是想着拉中国下水,让中国站队乌克兰一边,共同对俄施压,以此分化中俄关系。特朗普一边喊着希望实现俄乌和平,甚至还一度喊出要在上任后的24小时内实现。如今却不从战争根本原因着手,反而希望拖中立方的中国下水。

在国际局势不断变动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达沃斯论坛如约召开。参与这场会议的沙特工业和矿产资源大臣达尔·胡拉耶夫就突然表示,沙特非常欢迎中国对沙特进行投资,希望中国投资者不要错过进入“中东最大经济体”的机会。胡拉耶夫表示,中国和沙特展开合作,对于中沙两国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沙特来说,中企的到来能为他们带来专业知识和技术,挖掘沙特的潜力。而沙特这边则为中企提供了市场,成为中国商品潜在的出口中心。



达尔·胡拉耶夫(资料图)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网站文章,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加强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战略和经济交往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沙特是中国加强交往重要国家之一,中国与沙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可能影响整个地区地缘政治。过去20年,沙特与中国之间政治接触不断增加。上世纪90年代,沙特开始调整其外交政策,将“向东看”作为其把对外关系扩展到美国和西欧国家等传统合作伙伴之外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再次抛出法案,扬言取消二十多年来,美国给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也就是最惠国待遇。在特朗普刚刚入主白宫,总统之位还没坐热乎的时候,美国参众两院一起发声,民主党和共和党达成共识,这是很罕见的。其实这并不是美国政客第一次建议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他们给出的理由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损害美国制造业”、“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说辞。这回也一样,但要是美国真的这么干了,影响的不单单是中国,美国自己也一样不能幸免。



拜登(资料图)

布什政府上台之后,决定给予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最惠国待遇”,方便中国对其出口廉价商品。但自从中国产业升级突飞猛进,不再只制造低端产品之后,美国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变化,开始准备“剥夺中国的最惠国地位”。去年美国国会出台了一部法案,大致内容是美国务卿致力于在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不承认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以这个为切入点,美国认为中方也不该享有关税优惠待遇;为了“平等”考虑,拜登政府曾短暂考虑过这件事,不过最后并没有实施。

这一行动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广泛争论。许多经济学家与企业界人士都表了示担忧。美国认为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提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能缩小贸易逆差,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借口。不过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去年12月发布的分析报告警告,撤销中国这一地位将损害美国工业部门,还会导致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因为中美贸易逆差是由美国国内储蓄投资失衡、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全球产业分工等多种因素造成,并非关税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可能是想在心理上给中国来个“下马威”。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虽然有时表现得像是在跳交际舞,但这次提案的出台,显然是想要展现一些肌肉。然而,这场“秀”的成本可能相当高昂。我们知道,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梦,一直是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制造业优势,就像是老干妈的秘方,难以复制。如果美国真的取消了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那么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可能要为这场“贸易游戏”买单。

国际关系层面,美国此举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紧张,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但中国并非没有反制手段,物美价廉的商品就是我们的“硬牌”。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逼中国就范,但忽视了中国的实力和反制能力。有人认为,美国此举将重创中国经济;但也有人认为,中国有能力应对,甚至可能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美国参众两院的提案,看似来势汹汹,实则虚张声势。在全球化背景下,谁有实力,谁就有话语权。未来,中美之间的较量还将继续,但中国有信心、有实力应对一切挑战。



白宫(资料图)

中美经济竞争是一场长期的战略博弈,中国在产业竞争中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其在这场博弈中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科技创新能力、政策支持和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构成了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坚实基石。未来,中国需要继续发挥这些优势,同时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战略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这场竞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技术和产业的较量,更取决于谁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