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基层减负要抓紧抓实抓常
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一头牵动着民生福祉,一头关联着经济社会发展,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抓落实的水平和效果,关乎发展大局。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持之以恒、精准施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5日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此时召开,无疑有着重要的风向标意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非凡。也因此,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在此背景下,这一会议的召开是再落实、再部署、再推动,也是再宣示、再督促、再警醒,彰显出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强烈意志,提醒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决有力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抓“痛点”。为基层减负,关键要弄清减什么、减在哪。过去,一些地方的减负获得感不高,往往归结于对基层负担的不清楚、不了解。接下来,还要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切实把基层痛点作为整治“靶心”。尤其要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聚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加大核查通报力度,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给基层工作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减负“体感”。
要抓“源头”。实践一再证明,一些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从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材料到工作群层出不穷、政务App注册不断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顽疾,其症状变化多端,但源头都是一样的。对此,要狠抓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比如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大力精简督查检查考核等事项,严管严控过频借调基层干部问题……把伸向基层的“手”管好,才能真正让基层工作人员轻装上阵。
要抓长远。体制机制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近年来,各地在为基层减负上进行了不少有益尝试,接下来仍须在建章立制上做加法、做增量。要聚焦考核这一指挥棒,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深刻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推动正确政绩观、事业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标本兼治,及时将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固化下来,持续巩固拓展整治工作成效。
基层活则全局活。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上紧抓不放、久久为功,必将焕新活力“因子”、释放强劲动能。(刘硕)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