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关税后,原以为“以税促谈”,可以让中方尽快坐上谈判桌,结果没想到先等来的不是北京打来的电话,而是中方的反制清单。
沉默了3天后,特朗普又下达了一道制裁令,由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于“协助伊朗向中国供应石油”的个人和实体施加制裁。
美国总统特朗普
对于美方来说,此举“一箭双雕”,不许伊朗石油卖给中国,一方面对中国来说,是在能源安全领域发起了挑战,众所周知,中国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美方企图在能源进口领域“围堵中国”,既是想通过遏制中伊合作来削弱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又是想以此施压中方回到谈判桌,接受美方开出的条件。
另一方面对于伊朗来说,特朗普此举也是想通过制裁让伊朗放弃拥核。
美方长期指责伊朗利用石油收入资助本国核计划的发展,以及弹道导弹和无人机的生产,对美方构成了“安全威胁”。
所以特朗普上台后,就对伊朗采取了两手措施,一边喊话伊朗总统开展双边对话,一边又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想要制裁迫使后者“自废武功”。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这次美国在能源领域发起制裁,不许伊朗将石油卖给中国,本质上依然是“长臂管辖行径”的体现。
中伊石油合作是两国之间的事,美方的干预既没有道理,又不符合国际规范。
过去几年间,美方也没少在该领域对华施压,要求中方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结果无一例外都被中方给拒绝了。
我外交部当时给出的理由也很直接,中方一贯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行径,我们和伊朗在不违反各自国际义务的前提下,保持正常合作合情合理、无可非议。
说白了,美方与其动辄对中伊等国挥动制裁大棒,倒不如多做一些有利于伊核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的事情,制裁限制不了中伊正常合作,只会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
伊朗石油
首先,中伊两国的能源交易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创新,比如绕开美元,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还可以采用“油换技术”、“油换基建”的方式,让中国和伊朗之间的能源交易,形成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
早在2021年,中国和伊朗就签署了“25年全面合作计划”,这份协议很不简单,伊朗已将中国视作为“向东看”战略的核心目标国,两国关系开启了新阶段,接下来的合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其次,伊朗可能会利用金砖成员国的身份,在金砖合作组织的框架下深化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例如跟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加强能源贸易往来。
最后,美方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对他国施加经济制裁的做法,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元失去信心,从而降低美元资产储备,转而寻求一种更加稳定可靠的结算方式。
全球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总而言之,美方越来越频繁的动用制裁工具,标志着全球地缘政治进入“规则混战”的新阶段,传统西方大国跟新兴经济体之间,围绕“制裁和反制裁”重塑国际秩序,将推动国际局势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