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9月下旬,周总理的病情急转直下,癌细胞迅速扩散,时常昏迷。但在10月的一天,周总理突然清醒。

他特别交待了秘书一件事情:告诉王治秋,曾经支持过袁世凯的杨度,晚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党做了很多工作。请他联系《辞海》的编辑部,若有“杨度”条目,务必写上杨度加入共产党的事”。


周总理

杨度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周总理在病重期间还惦记着为他正名呢?

近代社交天花板,最后一位纵横家

说起杨度,他的一生堪称传奇,简直就是半部浓缩的近代史。从公车上书,到支持袁世凯复辟,再到加入共产党。几乎每件重大历史事件上都有他的身影,可谓是中国近代社交天花板,最后一位纵横家。


杨度

杨度1875年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天赋超群。1892年,17岁的杨度考取秀才,第二年参加乡试又中举人,但之后连续两年会试落第。不过有时候,落第的学子反而更可怕,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

1895年会试期间,恰逢康有为、梁启超带领一千多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杨度亦在其中。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杨度也结识了梁启超、袁世凯等一众风云人物。


公车上书

同年,杨度还乡后,师从一代名儒王闿运,醉心于帝王之术。后来随着时局变化,杨度又对新学产生了兴趣。

1902年,接受了新思潮的杨度,不顾老师王闿运的反对,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受到留日学生的影响,思想日趋激进。


留日学生

1903年,杨度回国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虽然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但谁让第一名叫“梁士诒”呢。

慈禧太后记恨梁启超、康有为(原名祖诒),在她看来梁士诒就是“梁头康尾”,直接将他除名了,老文字狱了。



杨度也受到牵连,因为是“湖南师范生”、在日期间发表攻击朝廷的言论,不仅除名,还被通缉了。

杨度只能暂避家乡,先娶妻生子再说。但杨度终究还是闲不住,不久再次赴日本学习,期间在横滨与梁启超相遇,谈了很多国事,互为知音。

杨度还仿照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发表了《湖南少年歌》,那句经典的“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就出自他,可谓是豪气冲天。


梁启超

后来杨度转入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与汪精卫同学,与当时留日的蔡锷也有深厚的交情。此时的杨度在探索宪政救国的道路,主张君主立宪。

在东京,杨度与孙中山就中国革命问题多次辩论,他虽不赞成孙中山革命的思想,但相约将来谁成功了,另一人就放弃原先的道路,然后助力成功之人。他还将未来的辛亥革命先驱黄兴介绍给了孙中山。


孙中山

此后,杨度就一直为“君主立宪”奔走,后来成为了袁世凯的幕僚,且与袁世凯私交甚笃。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后,于1915年开始走向复辟的道路。

杨度积极奔走呐喊,与刘师培、严复等人共同组织筹安会,主张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鼓吹,杨度也与严复等人被称为“筹安六君子”。


杨度(左)

但如此倒行逆施之举,瞬间遭到全国范围内的痛骂,家乡人都骂其汉奸,昔日好友梁启超称其“天下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1916年,洪宪帝制最终以失败告终,袁世凯也在全国各界的痛骂声中抑郁而终。


袁世凯

自此,杨度的“君主立宪”幻想破灭,杨度伤心绝望:“度伤心绝望,更无救国之方。从此批发入山,不愿再闻世事”。

杨度逐渐认识到时代的不同,开始倾向革命。1922年,杨度到上海与孙中山会晤,践行当年的东京之约,跟随孙中山开始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加入了国民党。

而在此期间,杨度在上海又结识了中共著名领袖李大钊,深受其影响。在与李大钊多次深交之后,杨度开始为共产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李大钊

营救李大钊

1927年,杨度得知“东北王”张作霖要向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挥动屠刀,便迅速让章士钊告诉李大钊等人转移。

但李大钊等人认为,张作霖不敢公然与苏联使团起冲突,只有几位同志匆忙转移,结果包括李大钊全家4人在内的36人被捕。



杨度得知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面见张作霖,设法周旋。同时断然卖掉在北京的住所,为营救李大钊奔走呼号,还曾与北方铁路工人谋划劫狱,但李大钊不愿让同志们冒险,坚决反对。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革命同志被张作霖以绞刑杀害。杨度十分悲痛,同时认清了北洋军阀的反动本性,被共产党人坚守理念、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感动。

杨度与妻子商量卖掉北京家里的首饰和青岛的房产,所得金钱全部救济死难者家属。


杨度与家人合影

1928年,杨度居上海,为给共产党提供情报,以卖字画为由,成为杜月笙门下“清客”。

1929年在“白色恐怖”之时,杨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潘汉年介绍,伍豪(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与周恩来单线联系。

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反驳道:“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他的党员身份鲜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来病危时才公之于世。

他尝试了所有救国道路

杨度1931年在上海租界因病去世,有人说他是“帝制余孽”,也有人说他是投机分子。但纵观其一生,无不在为探索救国道路而奔走。


杨度

他不知道哪条路能救中国,所以他尝试了所有道路。失败后勇于反思和改正,在晚年终于找到了那条正确的道路,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经历感觉就是近代史的缩影,无数仁人志士,不断尝试救国道路,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牺牲,才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的道路。

不过杨度也是真的厉害,不但尝试了所有道路,而且每次失败后都能全身而退,颇具传奇色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