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王熠冉 2025-02-08 14:26:03


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科院海洋所支部主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周毅(来源:受访人)

信网2月8日讯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严峻挑战之一。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开展蓝湾整治、海岸带湿地保护修复等行动,胶州湾盐沼湿地互花米草治理相当成功;建设了山东青岛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但局限于局部区域、单一蓝碳系统的保护修复。长期以来,作为三大蓝碳生态系统之一的海草床,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年青岛“两会”,青岛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中科院海洋所支部主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毅提出关于陆海统筹加强青岛市蓝碳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提案。

周毅认为,保护好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提升滨海“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周毅建议,完善蓝碳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蓝碳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及蓝碳监测体系。基于青岛近海蓝碳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亟需规划建设滨海蓝碳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等形式。将当前亟须保护的海草床纳入保护范围,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同时,建议投入专项资金和力量,建立滨海蓝碳监测体系,加快建立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蓝碳生态系统及碳储量监测。

同时,整合驻青科研力量建立蓝碳联合研究中心,加强蓝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锚定国际蓝碳研究前沿领域,建立蓝碳联合研究中心,加强蓝碳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摸清青岛滨海蓝碳现状与增汇潜力;开展蓝碳增汇技术、渔业碳汇、海洋负排放技术研究。推进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增汇固碳关键技术研发。

此外,周毅还建议实施蓝碳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工程,实现固碳增汇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功能的协同提升。坚持以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原则,多渠道征集资金,实施 “河流-盐沼滩涂-海草床-浅海”近自然一体化修复及综合治理示范,恢复蓝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升CO2固定效率和碳埋藏效率,同时协同提升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普及蓝碳科普教育,深化社会公众蓝碳认知度。多渠道推动蓝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蓝碳的认知。让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环境保护公益行动,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如同陆地上“植树造林”一样,引导社会人人都可以参与“植草造林”的滨海植被保护修复过程中。(郭慧敏)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