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5日,阿根廷政府宣布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这个探戈之国的医疗体系真要"单飞"了吗?
很多人认为,阿根廷总统米莱见自己的偶像特朗普带着美国退群,那阿根廷也当然可以;既可以作为向特朗普交出“投名状”,又可以狠狠地蹭一波流量引起关注。何乐而不为?
但实际没那么简单。
归纳下主要以下两点:
一、会费背后的经济账本
阿根廷经济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2023年通胀率突破211%,创下32年新高,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仅剩214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每年却向世卫组织缴纳的2700万美元会费。
拿这些钱投在自己国家的医疗上不好吗?买几千台呼吸机、或为偏远地区配备几百辆移动诊疗车?
要知道阿根廷到现在还欠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40多亿美元的债务。政府不得不采取"外科手术式"财政切割:暂停支付78个国际组织的会费,涉及金额总计3.6亿美元。
当然也不能说这是在耍赖,当生存与信誉矛盾时,优先哪个不言而喻。实际上这种"战略性欠费"在发展中国家并非孤例。
巴西在2018年经济危机时曾连续14个月拖欠联合国会费;南非2020年疫情高峰期,也暂停支付部分国际机构款项。毕竟先活下去最重要。
二、全球卫生治理的南北裂痕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疫情时期。
世卫组织在新冠疫苗分配中的表现让南方国家深感失望。
COVAX计划承诺的疫苗中阿根廷实际接收量不足协议的40%。当德尔塔变异株肆虐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医生不得不用"抽签"决定谁先接种加强针。这种经历让阿根廷意识到,现有的全球卫生体系仍由北方国家主导。
发达国家在药品专利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更添裂痕。当阿根廷试图仿制某款抗新冠口服药时,立即收到跨国药企的律师函。卫生部长办公室的抗议信指出:专利保护不能凌驾于公共健康之上,但世卫组织在此类纠纷中常常"失语"。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气候大会、世贸谈判等场合反复上演。就像2022年埃及气候峰会期间,阿根廷代表在非正式场合抱怨:"我们既要为北半球的碳排放买单,又要为他们的医药专利付费,这公平吗?"
(阿根廷总统米莱)
再一个----
退群就能解决问题?
未必!历史证明,单边退群往往适得其反。
特朗普第一任期间美国退出世卫组织期间,错失了全球病毒基因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反而削弱了本国防疫能力。巴西博索纳罗政府威胁退出时,导致亚马逊雨林防疫项目陷入停滞,原住民疫苗接种率暴跌45%。
而阿根廷的医疗体系更是经不起"孤立疗法"。
全国87%的罕见病药物依赖进口,这些药品的准入认证都需要世卫组织的技术背书。更关键的是,其引以为傲的全民免疫计划(疫苗接种率长期保持拉美第一),高度依赖世卫组织的疫苗预认证机制。
(世卫组织)
那该怎么办?
真正的出路在于推动国际组织改革。
就像乌拉圭提出的"弹性会费"方案,允许经济困难国家用医疗物资抵扣会费;南非倡导的"技术转让基金",旨在打破药品专利壁垒。
而阿根廷的"退群"事件,折射出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层矛盾。同时也表明了现有国际组织需要从"富豪俱乐部"转型为"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国家要的不是施舍,而是公平的游戏规则。
毕竟探戈要两个人跳,全球治理更需要南北国家的共舞。解决问题的钥匙,或许就藏在世卫组织宪章开头那句话里:
"健康是天赋人权,不分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