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波
新春伊始,青岛即吹响重点项目建设的号角,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复工。2023年,青岛TOD一号工程启动,作为高水平规划引领世界级片区建设项目,新春伊始项目正积极推动复工复产,目前,项目已完成东片区城市设计导则、道路交通规划导则、绿色能源规划导则、站前商业商务组团方案设计导则等四项导则的编制,预计建成后预计可提供“10万+”就业岗位,为4.6万人提供高品质居住空间,年均创造约100亿元GDP等社会经济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全速推进
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新春伊始,站在青岛北站高处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施工建设景象。一旁的环湾大道上车流如织,进出青岛北站的客流络绎不绝,流动的人流、车流共同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发展图景。
这个正在加紧建设的项目是片区的首开项目——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东广场项目位于李沧区金水路以南、太原路以北、环湾路以东、四流中路以西,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主要是通过对青岛北站及周边区域地下空间的整体改造开发,使公共交通空间更有效地串联周边商业、总部商务和历史文化服务配套等功能区。地下三层规划有地下交通联络通道、地下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场、枢纽停车场、配套商业及附属设施等。“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提早复工复产,项目部施工人员,从大年初五就陆续返岗,目前已返岗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近200名,分为5个施工班组,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抢抓新春的黄金施工期,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中铁建工项目经理周汝超介绍,目前,项目正在开展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地下空间现场土方开挖已全部完成,主体结构已完成85%;预计2025年底东广场地下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场投入使用,东广场安顺路、站前路地面道路通车。
青岛TOD一号工程施工实景图
节后早复工,项目“加速跑”。“项目春节期间暂停了,但是开春后我们工人陆续进场,现在正在办理复工手续,预计正月十六就完全复工了。”青岛TOD一号工程施工单位中铁(上海)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穿越片区的城市主干道安顺路(太原路-金水路段)采用地面路加地道的形式,地面路标准段为双向6车道,地道采用主线加辅道形式。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安顺路城市大动脉的南北贯通。由于汇聚了地铁、高铁等复杂的交通大网,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对施工的技术要求极高。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部分区域位于地铁1号线、3号线、8号线主体结构50米控制保护区范围及5米特别保护区范围内,在地铁保护区内施工需兼顾好地铁的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青铁置业协调施工单位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
城市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领系统。近些年,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破解“大城市病”的抓手。2023年,由青岛地铁集团作为开发建设主体之一的青岛TOD一号工程启动实施,旨在通过将轨道站点与周边土地深度融合,构建土地集约节约、交通便捷高效、环境低碳友好、绿色交通主导的,有温度、有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该片区将通过统筹安顺路交通,搭建地上、地下立体交通网络,串联高铁、地铁、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打造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高水平规划引领世界级片区建设
遵循站城一体化的开发理念,按照“泛文娱体产业”赋能,创意设计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商业商务)集聚的定位打造的青岛TOD一号工程,位于青岛北站片区,地处市区几何中心,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北至金水路、东至四流中路、南至太原路、向西延伸至胶州湾畔,是连接南北城区的重要节点。项目依托“2+3+2”交通网络体系(机场、高铁;地铁1、3、8号三线换乘;跨海大桥、环湾大道)等组成的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和空铁半小时直达优势,加速构建起站产城一体化布局的生态圈。建成后预计可提供“10万+”就业岗位,为4.6万人提供高品质居住空间,年均创造约100亿元GDP等社会经济效益。
青岛TOD一号工程全面启动以来,高度重视片区规划设计,坚持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准,引入德国GMP公司、中央美术学院、大清华城市更新团队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参与规划方案编制,科学构建控制性规划框架,精益求精持续进行方案比选、论证和优化,力求以高水平规划设计引领世界级片区建设。
青岛TOD一号工程效果图
青岛TOD一号工程效果图
2024年,片区城市设计相继获得2024届UDAD国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奖“城市规划”金奖、2024年第九届美国建筑大师奖(AMP)两项国际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大奖。接连荣获国际权威奖项,意味着项目城市设计具有全球视野,前瞻性和创新性强,已具备行业广泛认可的国际化水平,既为片区高质量开发和建设注入强大动能,也为青岛打造开放之城增添了亮点。
此外,项目已引入山大基础教育、超极合生汇、文旅产业等项目,同时与中国十七冶签订投资开发合作协议。目前,项目已完成东片区城市设计导则、道路交通规划导则、绿色能源规划导则、站前商业商务组团方案设计导则等四项导则的编制,同时正在加快完善以全空间无人体系为特点的智慧城市导则以及艺术都市导则。
超极合生汇效果图
在整体规划上,片区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强大的辐射能力和效能优势,塑造一个独具城市人文气质的超一流的多维枢纽站,重点构建胶州湾东岸枢纽型新经济产业生态圈,引导枢纽客流,打造枢纽特色商业。致力于打造山海城一体的城市门户形象,以韵律起伏,东呼西应的城市天际线,形成入青迎客序曲,向海、向城双面画卷。秉持多元功能融合等规划策略,打造兼具海滨与历史特色的公共空间体系,实现“双轴+双环”的空间结构。利用地铁三线交汇优势,突出TOD引领,多样化功能组团在站前以云网紧密串联,汇聚人气,营造以人为本、复合开放的TOD门户客厅。
推动“绿智融合”深度发展,围绕规模化利用再生水源、海水、地热、光电、风电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区域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片区建成后可实现整体降碳率约32%;聚焦地铁集团“双主业”战略全新布局,青岛TOD一号工程将作为主战场,加快搭建市场化资源平台,打造“海上无人船+地面无人车+空中无人机+无人接驳智能系统”一体化智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谋划覆盖环胶州湾区域低空走廊建设。
商业开发已全面起势
打造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高品质片区,商业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青岛TOD一号工程站前商业商务组团设计将实现交通与城市功能完美结合,地上地下空间畅联,以核心区活力云环串联超级主场、潮玩娱乐等各个城市活力节点,将各地块慢行系统互相融合衔接,满足周边市民、高铁乘客和地区访客的体验、交流等功能,把项目打造成为兼具国际化魅力与青岛地域特色的城市商业商务新地标。
超极合生汇效果图
位于东广场片区的超极合生汇,是青岛TOD一号工程中的核心商业项目。该项目将以“潮运动、潮文化、潮娱乐、潮都会”为主题,打造一个复合型体验式高品质的消费新空间。通过“风洞飞行”“赛事泵道”“室内赛马场”“高能攀岩”等多个主题场景的打造,吸引更多年轻人聚集,将“流量”变为“留量”,并由此为青岛商业发展增添新“能量”。
超极合生汇项目的落位,也让青岛北站片区成为备受资本青睐的一片热土。今年,对片区未来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的中国十七冶集团,成为片区开发的战略“合伙人”。2024年9月4日,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十七冶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青岛TOD一号工程开展投资合作,力争在3至5年培育一家具备一定规模和成长性的一流投资建设运营企业。双方将以青岛北站东广场商务组团为合作起点,先期启动超极合生汇项目、华住酒店项目、国棉六厂城市更新项目,放大 “资源+投资+产业”综合效应,全面助力青岛北站及周边区域蝶变升级。
作为中国五矿一类重要骨干子企业,近年来,中国十七冶深度对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交通基础设施、高品质学校等领域打造了一批精品工程。十七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北站是山东半岛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客流中心,高铁、地铁无缝衔接,具备TOD开发的广阔前景,对片区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位于片区腹地的国棉六厂,是一座饱含产业历史文化风情的工业文保项目,曾是青岛九大纱厂中规模最大的纱厂。它既是青岛近现代城市与产业发展变迁的重要见证地,又是引领设计与时代风尚、承载集体记忆的精神地标。进入21世纪,随着青岛老国棉厂陆续关停、搬迁或改制,10万平方米的国棉六厂老厂房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
长期以来,虽然国棉六厂的老厂房也曾部分出租,但受制于文物保护、开发成本等多重因素,老厂区一直未能重获活力。乘着城市更新建设的东风,国棉六厂加速涅槃重生。作为工业遗产,国棉六厂自身建成空间类型丰富多元,是TOD一号工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引领的核心区域,成为片区的先行启动区。青岛青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对厂区开展了详细摸底普查,并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领衔的清华城市保护更新联合团队,为国棉六厂更新改造提供咨询与实施方案。目前,地铁集团会同李沧区文旅局编制《钟渊纱厂旧址文物保护利用规划(2024-2035)》《钟渊纱厂(国棉六厂)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并于去年12月6日召开专家评审会。
国棉六厂规划效果图
从时光中走来,更新蝶变之后的国棉六厂将按照“招商策划、规划设计、文保利用”三位一体推进厂区保护利用工作。按照“保—织—植—通”的更新手段,构建“两横、两纵、两片区”的空间布局,形成九大综合产品矩阵,成为青岛市的“设计之城先行区”,青岛北部的“文化商业中心与产业复兴地”,北站片区的“创意活力引擎与城市记忆点”。
此外,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工作部署,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品质提升,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工作要求,拟在西片区布局文旅产业项目,构建“一核多引擎”的文旅产业发展新场景,打造“一程多站”的游购娱新模式。充分挖掘青岛悠久、独特的地域文化,独一无二的“山海”特色,以及“创新、开放、自强、奋进”精神内涵,围绕“文、商、养、学、情、奇”等旅游要素,打造集聚“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品链和特色旅游链。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下一步,该片区将科学统筹片区开发时序,不断完善区域功能、提升区域品质,加快建设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示范区、全空间无人体系智慧城市示范区,以便捷的公共交通、超前的产业布局、多元的商业业态,将其打造成为促进城市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地铁力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