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一片抗议声中重返白宫,随之而来的是华盛顿街头爆发万人示威,22个州联手起诉总统,而前总统拜登却悄然签约经纪公司,在舆论场中“隐身”。
特朗普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第一天就签了40多项行政令,废除拜登近80项政策,包括退出《巴黎协定》、取消电动汽车强制令、终止出生公民权等等。但这些“快刀斩乱麻”的操作,却迅速点燃了各种矛盾。
特朗普宣布南部边境进入紧急状态,还派了美军驱逐非法移民。这让之前依赖拜登的移民政策的人很不满,进而引发抗议。
示威者高呼“停止气候犯罪”“美国不该只有两种性别”,甚至和军警爆发了冲突。这一波移民政策,进一步扩大了特朗普和民众之间的裂痕。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终止出生公民权”,也马上遭到了22个民主党州检察长的联合起诉。纽约等地的法官迅速作出裁定,冻结了特朗普的这个命令。
特朗普团队发狠话说要打到最高法院去。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行政行动,更是一场自己权力和宪法的对抗博弈,不知道他能不能笑到最后。
特朗普的强硬政策也让传统盟友感到压力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甚至拒绝出席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迅速联手会谈,想推动欧洲战略自主。
美国以后可能会越来越觉得,队伍不好带了。
特朗普被各种“逼宫”,是多方势力形成的结果,有可能是主动联合,但更可能是特朗普怼的势力太多了,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联合发力、合围。
虽然民主党已经失去了白宫和国会的控制权,但他们通过“州权”手段,展开了猛烈的法律攻势。
22个民主党州检察长联手起诉特朗普,说他的政策违反宪法。前司法部的官员还组建了一个宪法保卫联盟,专门对抗特朗普。在国会里,民主党领袖舒默公开指责特朗普,说他的关税政策会让美国家庭年支出增加1200美元,这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特朗普对以前盟友的“清算”,也让共和党内部出现裂痕。前国务卿蓬佩奥、前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这些特朗普的老部下,因为和特朗普的政策方向不一样,早就被边缘化了。
而共和党的建制派觉得特朗普的一顿激进操作,可能有损他们自己的党派形象,转而暗中支持温和派议员“拆台”。
与此同时,民间的反对力量也在不断有组织有规模地壮大。抗议活动不再是无组织的单纯的街头游行。而是开始利用社交平台和网络力量,迅速组织,扩大规模。
LGBTQ+群体通过“彩虹盾牌”行动发起抗议,强烈抵制特朗普政府对性别政策的修改。环保组织“日出运动”发起气候罢工,直接影响了多个联邦机构的运转。而移民权益团体则利用TikTok等社交平台曝光边境暴力执法的,以此来引发国内外的舆论声讨。
这些民间力量,不仅是特朗普政权的一大威胁,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这面特朗普在被联手逼宫,而前总统拜登既没有推波助澜,也没有“雪中送炭”。这也引发各种遐想和猜测。
拜登离任前给特朗普留下一封密信,没人知道是什么内容。有分析认为,信中可能包含“互不清算”的默契,拜登不追究特朗普国会山骚乱责任,换取自身免受司法追责。
更有意思的是,82岁的拜登还签约了艺人经纪公司,频繁出席付费演讲,还准备写回忆录。不知道是不是想通过曝光度维持政治影响力,为2028年民主党卷土重来铺路。
特朗普被逼宫,暴露了很多美国的危机。总统行政权的膨胀与司法权的对抗更严重了,联邦政府与州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面临建国以来最严峻考验。
性别、移民、气候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进一步引发的矛盾,已经从街头延伸到了家庭和职场,不是想躲就能躲掉的。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四年前特朗普的支持者冲击国会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特朗普的反对者包围白宫。当初拜登以治愈美国为口号上台,但美国伤得越来越重,而拜登却在回忆录中罗列自己的政治遗产。当政治沦为党争的工具,当制度成为权力的玩物,任何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无论喊的声音再大,最终也只能是一句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