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基斯坦空军高层再次高度评价歼-35,将其称为“五代半”战机,并表达了强烈的引进意愿,这让印度媒体十分“紧张”,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苏-57。
“巧合”的是,俄方也表示,已经向印方提议要在印度本土生产苏-57战机,并做好了技术转让的准备。
苏-57
事实上,印度“眼馋”苏-57已经很久了,再考虑到与其“针锋相对”的巴基斯坦有引进歼-35的可能,也许这次印方会认真考虑俄罗斯的提议。
但对于印度来说,引进苏-57的挑战还有很多,比如苏-57涉及大量尖端技术和专利。要将整条生产线转移到国外并非易事,需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保密等问题。
此外,建立完整的生产线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投资,还需要培训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关键技术,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与此同时,即使生产线建立起来,某些关键部件仍需从俄罗斯进口,这意味着印度在生产过程中仍然依赖于俄罗斯的技术支持和零部件供应。
战机生产线
再考虑到以往印度和俄罗斯合作中的种种问题,不难推断即使双方谈妥,在实际生产中也要面临很多挑战。
比如大型军工项目的国际合作往往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技术难题、管理协调不畅等,可能导致项目延期交付,影响双方的战略规划。
再比如不同国家的标准和工艺可能存在差异,在联合制造过程中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是一个重大挑战。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两国间的信任关系。
更何况,即使印方“排除万难”,真的掌握了苏-57,也很大概率无法在正面对抗中取得什么优势。
尽管苏-57是俄罗斯最新的第五代战机,但在隐身性能和航电系统上与中国的歼-35比起来,仍然落后一筹,因此印度装备苏-57之后,依旧要面对技术上的劣势。
印度空军
再者,即便手握新型战机,若后勤保障和飞行员的素质未能同步提升,任何先进装备的效能都可能大打折扣,目前,印度在训练水平和后勤体系上相对薄弱,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其应对巴基斯坦“空中野心”的能力。
因此,尽管印方不断炒作,要成为南亚地区第一个拥有五代机的国家,但在实际操作中,要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要严峻。
对于印方来说,比起盲目敌视周边国家,试图不切实际的搞“军备竞赛”来说,意识到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或许是一个更靠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