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上海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六成,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大大小小的主题乐园成为“引流神器”。耀雪冰雪世界开门营业后的首个春节假期,日均接待客流达8000人次以上。海昌海洋公园三大配套酒店春节期间一房难求。其中,具有IP特色的奥特曼酒店从1月10日开始出租率就达到100%,海洋主题酒店从1月24日起连续12天满房。这也是为何自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园后,上海许多区都在不断尝试引进各类主题乐园。


主题乐园为何青睐上海?

在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看来,上海一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旅行目的地,许多国外游客来中国的首站都会选择上海。同时,上海的人口基数,以及长三角的人口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且经济水平较高,这意味着有消费力,所以在上海建主题乐园可以形成很大辐射性,不仅面对上海本地,还可以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甚至国际。

“上海我们是一定要来的”,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方洪峰说道,“虽然我们在临港,离市中心还有一段交通距离。但是依托于上海两三千万人口的基数,依托于整个长三角,依托于上海在长三角的经济、人口和交通的龙头地位,和它的辐射影响力。从开业首年一直到现在,海昌海洋公园一直稳居长三角排行第二的主题乐园。在其中,80%左右的客源是来自于长三角三省一市。”

同时,方洪峰还表示,上海市政府无论是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还是在业态的规划上,都是国际级的超级大城市的范儿,所以不会形成无序的布局和竞争。“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旅游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够承载的消费力也是最强的一种产品形式。主题娱乐又是其中消费频次相对其他旅游产品来说是最高的。我相信大部分游客不会因为来了A乐园,就不去B乐园。欢迎更多的,全球顶级的乐园,能够来上海落户”,方洪峰说道。


“IP大战”为何成为主题乐园的“下半场”

这个春节,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弥漫出浓郁“蛇味”。作为蛇年生肖的象征,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2》中的新朋友“盖瑞”也在新春期间亮相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主题公园市场。不过,主题公园间的厮杀也日趋激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国内主题公园行业的整体表现较2023年有所回落。为了刺激游客入园及消费,各类IP已经成为乐园间竞争的最前线,而这一观点,似乎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主题乐园经过了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一开始是以游乐设备,比如碰碰车、过山车等来吸引游客。后来我们把很多文化服务加进去,提升了游客的体验。现在进入3.0版本,从全世界来看,关键词就是IP。游客来园内不止可以玩很多游乐设施,还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各种卡通人物互动,这往往成为了他们一而再,再而三来主题乐园的动力”,沈涵说道。

“的确,IP已经成为主题乐园必不可少的了”,方洪峰补充道,“海昌核心的IP就是海洋生物和海洋主题。比如虎鲸家族增添了两只在上海出生的小虎鲸,分别叫胖豆丁、胖豆包,它们的爸爸妈妈叫胖虎、饼干,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些核心的海洋生物是需要长时间的技术和资源累积的。”同时,方洪峰也表示,如今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在这条路上,曾经有过很大的投入,也有过很大的失望。现在我们不仅在持续打造我们自己的海洋IP,也会持续和已经具备强大粉丝群和故事性的IP进行合作。”


主题乐园拉动的不仅仅是“1+1>2”

从即将开园的乐高到积极筹备中的小猪佩齐,这些主题乐园都准备在上海“大展拳脚”或被寄予厚望。乐高乐园所在的金山区,今年希望实现520万人次的游客增量,“小猪佩奇”则将未来的年接待游客量目标锁定在300万大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乐园经济市场规模已接近600亿元,预计到2028年这一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而1元钱主题公园的投入,据说能够带动城市3.8元的收入,拉动上下游产业6到15元的收入,整体带动比达到1:18.8。

这里面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就是门票,以及乐园给员工发的工资等。间接的经济效益,就是乐园带出的产业链,比如周边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等。

方洪峰则举了一个例子,“临港相对来说地处偏远,一般人去的频次不会很高。但是自从海昌海洋公园2018年开业以后,目前已经稳定在400多万客流,给临港带来了十足的人气。所以一个好的主题乐园可以拉动周边很多产业。”

沈涵也为乐园将来的联动发展给出意见,她表示,体育赛事以及一些文化活动,比如音乐节、音乐会都可以和主题乐园进行联动,比如设计一些联票,让来参与这些活动的游客可以一站式游玩。在交通方面,所有点位之间也可以设计一些线路把它串联起来。

不难发现,一座成功的游乐园,等同于一个城市升级的新引擎。也希望将来,上海在各种IP主题乐园的带动下,解锁出更多“快乐经济”背后的“财富密码”。

看看新闻记者: 朱声波

编辑: 朱声波

责编: 秦扬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